回忆性叙事散文怎么写-怎么写回忆类文章?
怎么写回忆类文章?
看到结尾了...
首先我想说,回忆性质的东西不好写。因为你要将自己的生活当成一个于己无关的东西来描述,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考虑提笔。
其次我建议,不要写纯粹的回忆录。写一部夹杂着你人生体验的小说吧,虚构一个主人公,虚构他的生活。在主人公的世界里影射自己,让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打动观众。这样难度比写回忆录小很多,而且耐读性也强。
至于具体的行文,既然作者已经拟定了字数,要当做一个中短篇来写。我下面提几点建议:
第一:你不可能把所有的经历都写进去,选取能够练成一条主线的,再添加一些分支的。主要冲突和矛盾一定要鲜明,比如你的父亲,或者你的弟弟。
第二:不要排斥虚构,世上的书,没有几本是不虚构的。无巧不成书,合理运用虚构,才能更好地表现你的人生。
第三:故事性一定要突出。以你的情况和这部小说的定位,没有必要太考究文辞,更重要的是故事性。想想余华的小说,文笔很平常,但是故事往往能打动人。
第四:动笔之前先列一个提纲,这一点十分必要。对整个小说的结构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不能想到哪写到哪。
第五:楼主刚才说了不知道怎么分章节,既然是要写故事了,自然是以故事发展的脉络为章节。你感觉写到这里是一个结,既交代了大体情况,又可以勾起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那就可以结束这一章了。
简单说了一下,看楼主的问题这么长,想必是诚心想写一点东西,希望能对楼主有帮助。
回忆性散文怎么写?
回忆性散文具有独特的美学规范,它之所以不同于记叙类文本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回忆性散文是片段式的,他不追求完整性。其次,作为回忆性散文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对“当时的我”的“感受”的“再感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忽视这一点,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文章的特点,培养文章意识。
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也不例外,文中的两个“我”时隐时现。主线部分是过去的“我”,但是“可惜我那时不太用功,有时也很任性”的出现,又回到了现在的“我”。而在教这类文章的时候我觉得应该重点把握好“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的两种差别(即“二我差”)。让学生找出两种不同的感情,并且能够体会到两种感情的差异。
《藤野先生》在前一部分的叙述者“我”是生活的旁观者,对人冷漠、怀疑,对学习不用心,甚至对自己的国家也没有归属感,称“清国留学生”“明的遗民”。而另一个“我”以身许国,激起了救国之梦。而在这个过程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藤野先生。而具体操作在教授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让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把文中的事件、心态与情绪、相关词语以及主要行为归纳理顺(目的是为了掌握文章内容的同时体会两种不同的感情)。寻原因,引出藤野先生。
当然也有老师提出在执教回忆性散文时采用四一律教学策略,即通过一个语段把握文本基调,通过一个语句体会双重视角,通过一个词语呈现语言特质,通过一个标点体会作者情感(鲍静静.回忆性散文文体特征及教学策略摭谈[J].语文教学通讯,2018(01))。按照四一律教学的策略可以用课文中倒数第二段来作为出发点,进行思考、追问:为什么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总之,在新的统编版教材里选了很多回忆性散文如《秋天的怀念》《背影》《回忆我的母亲》《走一步,再走一步》等。对于这些回忆性散文,执教者要充分认识到文本的特点,把握好教学重点,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