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散文大全-有什么著名的中外散文?

作者:佚名 来源: 米饭美文网 时间: 2024-08-28 03:02 阅读:

有什么著名的中外散文

1、《培根人生论》

《培根人生论》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培根的散文集,《培根人生论》又称《培根随笔》,在英国首版后,即以文笔优美、语句简洁、趣味隽永、格言精妙而大受欢迎,多次再版重印,历四百多年而未衰,被译为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字。

2000年还被美国公众评选为最受喜爱的十本著作之一。它与《蒙田随笔》、《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2、《蒙田随笔》

《蒙田随笔》是法国人文主义作家米歇尔・蒙田创作的随笔散文集,于1580-1587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

该作内容包罗万象,融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体,是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

蒙田以智者的眼光,在作品中考察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反思探索人与人生,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批判教会和封建制度,主张打破古典权威,充满了人性自由、科学知识的人文思想。

3、《思想录》

《思想录》是17世纪法国数理科学家、思想家布莱兹・帕斯卡尔创作的哲理散文集,首次出版于1670年。

全书集中反映了帕斯卡尔的神学和哲学思想。作家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传统,对于人性、人生、社会、哲学和宗教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在此书中以一种浪漫思维的方式来谈问题,处处闪现思想的火花,更有许多提问和警句发人深省。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

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

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该散文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5、《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求感悟自然的古今中外散文名篇?

神秘悠远的古镇,古老而发自那条小巷最深处的声音。仔细聆听江水荡漾着石阶,叩击心灵最深处那不曾开启的净地,平缓的沅江微起圈圈涟漪。像一个母亲用温柔的话语叨唠着孩子的不是,顽皮的沅陵古镇在夕阳的映衬下微微泛红着小脸。我从小生活在沅江边,听着船公们可摸可触的号声长大后,走出了小镇。这里的一切总那样不做作,一切异样和谐,从骨子里透出真实,自然。感悟。既不自然何来感悟?感悟自然,拥抱水与镇的和谐之美;感悟自然,感悟不做作不完美的真实;感悟自然,从沅陵古镇开始,用心去感悟!

走在宽阔的沅江大道一阵阵清新的河风吹起江边的杨柳,也一并吹起了人们无尽的思绪。我和妹妹不约而同地轻轻地放慢脚步,踩踏着地面。一句话,一个字也没有多说,我想怕是不想破坏这难得一见的和谐吧。

这一路走下来,我想这些建筑怕是最不整齐最不完整的了。有古道,有大马路,参差不齐。有老房子已经卸下一半,但仍旧看得出当年的富裕;也有新房子还没有住人,其中透着一丝豪华;更有甚者便是小摊小贩用各种不同方言的叫卖声了――北方的冰糖葫芦,南方的香辣鸡。这些全都充斥着一个中华民族中最古老的小镇,依山傍水,古老中透着现代,这便是一个字“真”。

最古老的宗教街,石阶已经不知被数万人踩踏过无数次。黑中有白,白中透黄,黄中略带青苔。刚刚下过雨的小镇,石阶上有少许积水,青苔上有点点水珠。既有江南水乡的朦胧缠绵,又突显苏州园林的错落有序之美。这一条街便融合了东西文化,夹杂了含蓄与浪漫。中国式的古驿道两旁,肃穆庄严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寺顶的月亮洗涤着人们心中的明亮;神秘虔诚的基督教教堂,直立注目的十字架时刻让人倍感安全……还有道教,犹太教都在这里安家落户。一样的中国材料构造着不一样的,不同国家、地区的民风民俗,不同的文化。

江中船夫的号声不是游荡,‘呜’一声传遍整个时空,对岸那边的山,倒映着江水,十分澄澈明亮。船游来游去,山环报其中,着可能就是‘上善若水’的境界。偶尔从山中传来阵阵歌声,悠扬自然清新,这就是来自大山中最真的歌.

沅江大道最中央是独具现代的中心广场,在其中更加引人注目。大大小小的广场都差不多,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人与山,山与水,水与镇;古老与现代,朴实与诚恳。在这新与旧的过渡阶段,这样的小镇便是最真实的体现。它既像一个沉睡千年的老人,时刻焕发出中华不尽的文化底蕴;又像一个刚苏醒的孩子,永远有不尽的生机与活力。也许江边的大船早已代替了当年渔夫的手中的网。也许有人叹惋,有人留恋,但请不要悲伤。一切都让它顺其自然。因为这便是一种美,真实有缺憾,这就是美,这就是最自然的美。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