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真题:真题剖析及例文

作者:佚名 来源: 米饭美文网 时间: 2024-09-14 02:29 阅读:

2021高考作文真题:真题剖析及例文

20xx年高考真题剖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走出小屋,因为窗外有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

请你联系生活,展开联想,进行构思,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文字寓意浅显,围绕“开”“囚”“放飞”“常规”“套子”等角度来写,都符合题意。你从小处立意写人:“放开心灵,与外界沟通”、“小屋为封闭,蝴蝶唯美,走出小屋,去寻找美丽、自由”“打破牢笼,追求自由”;也可以从大处立意写国:“要抛弃闭关主义,实施改革开放”“走出去,请进来”。还可以嬗变为“读书”话题写:“走出铁屋子,读社会这本无字书”“打开方塘,引进活水”总之命题人是引导学生要走闭塞,投身社会,追求美好,不要自我禁锢!此题难点不在于把握题意,而在于如何避免平庸,如何写出新意。

反向立意,把“一只美丽的蝴蝶”理解为“美丽的诱惑”,生发出“坚守自我,拒绝诱惑”的感想,固然有标新立异的效果,也不违反作文要求(却不是最佳立意),但从应试训练的角度来看,除非有很好的构思和语言表达能力,否则还是按照材料的主旨和倾向来立意更为妥当。在缺乏新颖独特的内容和富有意味的生动细节的情况下,很难写出高分之作,一般来说,是比较乏味的,分值要低一个档次。要追求独特,要高人一等,可以在角度、题材、结构、语言等方面下工夫。例如,有篇考场作文就写到下列材料:李白,走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封侯梦,去游山玩水。陶渊明走出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去躬耕终南山。陈晓兰走出潜规则…… 庞涓、周瑜、海子不能放开自己的心灵,而走向极端,多面论证,材料翔实。

从考生情况来看,很多考生不能将文意读懂,写成“选择”“环保”“放弃”可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不少考生反弹琵琶,但华而不实,也痛失高分。

【构思点拨】

文题:人生成功必须走出的三间屋子(议论文)

人生的经验证明,在激发潜能、获得成功之前,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样的三间屋子里,而不自知。

第一间屋子姓找,名字叫作“找借口”。……我们应走出“找借口”的屋子。

第二间屋子姓赖,名字叫作“赖别人”。……我们应走出“赖别人”的屋子。

第三间屋子姓怪,名字叫作“怪自己”。……我们应走出“怪自己”的屋子。

任何人想要成功,都必须首先要走出这三间屋子,否则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拟题参考】

①镜里镜外

②打开方塘,引进活水

③冲破牢笼,追求自由

④走出网络 融入现实

⑤砸烂小屋 放飞自我

⑥眺望碧海蓝天

⑦把心儿打开

⑧走出三间屋子

⑨架一座心灵之桥

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范文1】

走出“小屋”

犹记得小学课本有一篇课文叫《坐井观天》。它讲的是一只常年呆在井底的青蛙嘲笑向它描述外面世界有多广阔的小鸟,尽管小鸟苦口婆心,但在青蛙的意识里,小鸟根本就是在胡诌乱语,青蛙觉得外面的天空也就只有它能看到的井口那么大,何来广阔可言呢?最后小鸟无奈,也只好拍拍翅膀飞走了,徒留那只执迷不悟的青蛙在那坐井观天。

当初看到这个故事时,我认为那只青蛙可真笨。天空这么大,一个小小的井口怎么可以跟它比呢?可它却傻傻地认为那一方井口就是它的全世界:这可真是悲哀到了极点!

可随着时光飞逝,我一天天地成熟懂事。再去回看这个故事时,心底对青蛙最初的嘲笑慢慢转化成了怜悯。其实它没有错,因为从它出生之日起,就一直待在井底从未离开过,所以对于它来说外面的一切都是陌生而又虚幻的。一口井就构成了它的整个认知世界,它的愚蠢与它的悲哀在于它一辈子都无法跳出那口囚禁它的井,所以它的结局也就注定它只能死在自己的自以为是的理论里。

我们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习惯了套板效应,习惯了定向思维,也习惯了一向的自以为是,所以身边那些偶尔出现的真理,就在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习惯里被抹杀得不留痕迹了。 一个人毕生的悲哀在于他从来都无法正确认识好自己。长久以来的认知习惯就形成了固步自封的生活态度,我们如果不能正确理智地接受外来事物的发展与改变,最终也会变成一只可笑又可怜的“青蛙”。

中国封建社会的陋习之所以延续上千年,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人们长久以来的守旧习惯,习惯了见面鞠躬下跪,习惯了留着一头繁琐累人的长发,习惯了“三寸金莲”的束缚。人们习惯这固有的一切,所以固执得不肯接受任何改变,人们无法也没有勇气去走出那个巨大的思想牢笼,所以中国无可避免地继续封建,无可避免地继续落后于世界之外,因为我们习惯了,走不出祖祖辈辈的老规矩。

然而,庆幸的是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坐井观天的青蛙。终于有人跳出来了:他们揭竿而起,反抗朝廷;他们剪掉辫子,不拘于世俗;他们呼吁,学习科学,发扬民主;他们呐喊,摆脱枷锁,建立中华。尽管代价是惨重的,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举家被杀,……可最终是成功的,就是因为他们的带领,中国走出了那间铁屋子,用独立自主的新姿态向世界庄严宣告着中国的新生。

我们是这大千世界的小小一员,我们有我们固有的思维习惯,暂且不论那些习惯的正确与否,我们要做的是不要被那些固有的思维套死,要积极地面对世界的变化,并且让自己尽快地适应这些变化。

走出小屋,因为窗外有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我们也要走出那个思想的“小屋”,就可以发现千万只的“蝴蝶”,不,也许不仅仅只是“蝴蝶”而已,还有蓝天白云……走出“小屋”,世界更美好。(推荐老师:高星云)

【点评】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考生将“走出小屋,因为窗外有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解读为“突破习惯的束缚”,而“突破习惯的束缚”会使”世界更美好”,此种立意符合命题要求且具有时代色彩。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文章援引“坐井观天”切入,围绕“习惯”论述,对其表现和危害进行具体分析,先个人,后国家,旁征博引,思路清晰,立意深刻。 语言富有表现力。一是比喻恰当,如“就是因为他们的带领,中国走出了那间铁屋子”,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对革命先驱率领人们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新中国的赞美之情;二是比拟精当,如“然而,庆幸的是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坐井观天的青蛙。终于有人跳出来了”,一个“跳”字,活画按捺不住、敢为人先之态,正确传神;三是多用整句,如“习惯了套板效应,习惯了定向思维,也习惯了一向的自以为是”“习惯了见面鞠躬下跪,习惯了留着一头繁琐累人的长发,习惯了“三寸金莲”的束缚”“他们揭竿而起,反抗朝廷;他们剪掉辫子,不拘于世俗;他们呼吁,学习科学,发扬民主……”等排比句的大量运用,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增强语言的气势。文章不足是入题太慢,举例局限于中国。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