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800字

作者:佚名 来源: 米饭美文网 时间: 2024-09-14 10:11 阅读:

2021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800字

高考结束了,高考满分作文也出炉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优秀作文

我们的家乡所在的闽西山区,是有名的客家祖地。放眼四望,皆为穷乡僻野,到处是崇山峻岭,层峦叠嶂,山高林密,路獈苔深。虽然这里自然风光如诗如画,到处可以看到青山绿水,流泉飞瀑,茂林修竹,鸟语花香。但是,自古以来,由于地域偏僻,地形闭塞,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耕作困难,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生活向来比较艰困,历代被朝廷视为岭南尚未开化的区域,是“蛮荒”的“瘴疠之乡”。

根据考古研究,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原始居民最早在这里拓荒垦殖,刀耕火种,逐步创建农耕文明。从隋唐时代或者更早的时候开始,随着中原士族大量南迁,终于“反客为主”,来自中原的“客家人”融入当地社会,和土著居民一起耕耘这块丰饶的土地,至今早已融合到了一起。

当年客家人的祖先,为了躲避中原战乱,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从祖地郡望向南迁徙,一路风尘,四处飘泊,来到瘴疠流行、疟疾高发的南方丘陵山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在漫漫征途中,经受千难万险,历尽千辛万苦,使他们体验到旅途的坎坷和遥远。

当他们离开世代延脉的故土,向着苍茫廖廓的南方,心头缠绵着对故园的眷恋,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扶老携幼,肩挑行囊,步履踟蹰地走来。一路上栉风沐雨,餐风宿露,风雨兼程,备尝艰辛。幸亏在迁徙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路边许多小小的驿亭,在风雨之中泰然挺立。这些大大小小的长亭和短亭,虽然外观普通平凡,看上去不太起眼,一副质朴简陋的模样。但是,它却可以供过路的人们避风挡雨,遮阳歇脚,抵御高温的炙烤,遮挡风雨的肆虐,躲避冰雪的侵袭,在漫长的旅途中有一个稍事休憩的地方,可以得到短暂的停留,喘匀一口气,养精蓄锐,以逸待劳,使漂泊无定的心中得到些许贴心的慰藉。

我们的先辈人,习惯把这些矗立于路边的亭子,叫作“茶亭”,或者称作凉亭、风雨亭。它是客家地区所特有的、专门为过路的人准备的、用来歇脚休憩的场所。这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建筑物,大多是用夯土和木料构筑而成,高矮不等,大小各异,参差不齐,各具特色。一般向着大路的这边是敞开的,其他三面是完全封闭的墙壁。当然,也有的亭子中间是开放的,辟作通行的道路,而道路的两边则是封闭式的结构。无论采取何种结构形式,亭子的朝向都是最重要的,要求既能够避风向阳,又能够通风纳凉,以达到两个似乎相互矛盾的功能和效用,能够得到内在有机统一,以适应人们冬季和夏季不同的心理需求。

顾名思义,这些茶亭或者叫做风雨亭,就是给出圩赴街、挑担行脚的来往过客,在途中坐下来歇息,进行休憩和喝茶的地方。客家地区多为山区,山高水长,道路崎岖,交通不畅。旧时客家人为了谋生,只能靠双脚往来奔波于山间小路,有贩货经商的,有走亲访友的,也有挑担行脚的,各式人等穿梭来往。走在幽长的山路上,或遇骄阳似火,或逢暴雨倾盆,远离村落,无所依靠,其情其状,苦不堪言。此时的行路人,在其异常焦渴的心里,自然会产生如此的祈盼:若有一个亭子供人坐下来歇息,恩赐几口茶水,滋润干渴的喉咙,既可避暑,又可躲雨,该是多么大的功德呵!

所以,走在客家人聚集地的崎岖山道上,便经常会看到山路上、岭岗上、田垅边,屹立着各式各样的茶亭。一般的茶亭,除了外表的朴实和粗陋,里面的陈设也非常简单。通常是三面泥墙,青瓦屋顶,用木料做成的屋架,墙壁大多没有石灰粉刷。里面沿墙并排放两三条粗大的杉木,作为来人休憩时的座位。当然,也有个别属于例外,在人口密集的通衢大道,有些茶亭就豪华多了,由官府或者乡绅出钱捐建,但毕竟是极少数。茶亭的设施尽管简陋,但是在山高路远的地方建一座茶亭,还是相当花费功夫的。这些大大小小的茶亭,都是客家的前辈乡贤,当他们远徙于此,在当地定居下来之后,为了行善积德,荫庇路人,修成功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仿照古驿道长亭短亭的格式,集资募捐或者独立出资建造,供行人遮阳避雨、停留休憩的风雨亭。当你跋涉在陡峻逶迤的古道,或者行走在莽莽苍苍的大山里,正当感到精疲力竭的时候,在崎岖的山路旁边或者是在偏僻的山谷里,面前突然出现一座兀然屹立的亭子,依稀飘忽着山茶的清香,你欣喜的心情便可想而知了。

这些茶亭屹立在乡村袅袅的炊烟里,突兀在荒郊金色的晚霞中,它们虽然名不见经传,却铭刻着历史的沧桑,记录着岁月的痕迹,彰显着客家人的勤劳和善良。民俗学家称:茶亭是客家社会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仁爱”精神的现实体现,是民间积德行善传统文化观念的历史传承。根据有关的地方史料记载,仅仅是我们的家乡武平县,县境内就曾经拥有六百多座茶亭,遍布于各个大小山岭之间。这些形态各异的茶亭,许多还被赋上文明儒雅的亭名,如“普济亭”、“施恩亭”、“翼然亭”等等。

每当到了夏天,这些山野间的茶亭里,一般都会摆放茶桶和茶罐。周围好心的乡民,出于行善积德的良好愿望,总会有人用深山里自采自制的山茶叶,煮好了红澄澄的酽茶,摆放在亭子里面,供过路的人饮用。茶桶一般是加了盖的木桶,木盖上头放着一个竹勺。所谓的“竹勺”,就是一节削好了斜口的竹筒,中间横穿一根竹杆,供人们用来舀茶喝。因为用竹勺可以隔空嘬饮茶水,所以不致于接触别人的唇吻,沾染他人的涶液,因而无须担心卫生问题。木桶里的茶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远不会干涸,总会有人每日及时进行更换,保持茶水的新鲜和清洁。这是客家人历来的传统,俗称为“施茶”。不管政权如何地更迭,不管时代如何地变迁,不计较你出身富贵还是贫穷,也不计较你是官宦还是平民,反正南来北往的都是客,茶亭以它的包容和宽厚,对待每一个进来歇脚的人。对于在旅途中匆匆过往的人们来说,茶亭里的茶水始终都是甘甜和清凉的,清悠的味道让人久久难忘

茶亭里的山茶不但生津解渴,而且能够增进脚力,当你饮用过后,走出茶亭继续赶路时,总有脚底生风的感觉。茶亭里的茶水,色泽醇厚,略带微红,究竟是用什么茶叶泡制的?外人有所不知。这种山茶其实是用几种树叶制作而成的,包括有野山茶、苦丁茶、石壁茶、九节茶(草珊瑚)等,有时还会放鱼腥草、夏枯草之类的草药。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