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题目
2020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题目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福建高考作文题目,欢迎大家参考!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有时,走错路也是有意思的。如果没有走错了路,就不会发现新的路。
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三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解析】
临场如何确定写作角度?
我们要从这三句话中选择写的角度。大家都知道,选角度不要选太俗的。没有谁不知道鲁迅先生的话,所以大家尽量不要选。而另外两句则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是我,我会选择这两个中的一个。例如,“世上没有走不通路,只有不敢走的人”,从这句话的角度,我们可以说,在中国并不缺乏像哈姆雷特这样不断追问生存还是毁灭的人。中国真正缺乏的是勇于行动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通过这篇作文命题,我们可以大概对福建卷的特征有一个了解。
【名师专家点评】
王立根(福建省语文学会名誉会长,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
高考作文的话题是路,三条路有不同的含义,考生要理解路的象征意义,围绕面对困难、创新、信仰、理想等来立意,找准材料命题的中心,选择自己熟悉的知识、文化背景,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避免空洞。
陈日亮(福州一中特级教师)
每个人都是行者,“路”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但要贴近学生的思想,需要有一定的思考。考生对自己的生活历程要有思考有体验,写出自己走的路,而非别人的路,才能出彩。第一条路选用鲁迅先生的名言,容易引向宏大叙事主题,可能会写得空洞,如果改成“路要靠自己走出来”,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应永恒(福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省中学语文应永恒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20xx福建高考作文的话题,考生在以往的作文训练中都做过,可能会出现套题。题目给出的三句话观点鲜明,导向性太明确,不容易出现反弹琵琶的构思。但相较于往年,今年的作文写成优质记叙文的难度降低,这与全国卷和江苏等省的作文命题理念类似,释放出一些信号:高考作文的命题可以在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进入高校后理性思辩能力的培养之间找到平衡。
郑玉平(福州八中高级教师、福建省语文学科带头人老师):
20xx年福建高考作文题与去年相比,同中有异。仍是给材料作文,仍是从人生哲理角度命题。不同点:首先去年的主旨是如何认识“空谷”,突出两种行为和两种心态,重在考查正反两面的思维;今年是如何认识“路”,重在考查考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其次相较于去年高考作文,今年文字的含义更浅显,指向更明确,可写的角度更多。可从其中一句话入手立意,亦可从整体出发。故审题无障碍。当然要写出深度,还需要有更高的视角,更多的积累,以及敢于逆向思
名师专家认为,考生在审题方面基本没什么难度,能很容易地进入写作状态,但别看“走路”简单,要“走好”并不容易,一不小心还可能掉进“陷阱”里。
关于题目审题不难,但容易落入俗套
应永恒:相较前两年,审题难度降低了。“近几年福建命题导向是写议论文,学生要写成记叙文是比较困难的。而今年写记叙文比较好写,相信会有很多考生写成记叙文。”
张岚:福建师大附中语文教研组副组长:题目给学生的思考空间较大,三句话谈了三个问题,学生可针对其中一句话谈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把三句话放在一起,探讨三者之间的联系。“比如我个人理解的话,第一句话体现的是人生的开始,大家共同往这条路走,第二句话是关于失败了又如何,第三句则是更升华的部分,如果能够综合起来谈,如何面对挫败,如何来走这条路,都是可以拿到高分的。”
陈武:泉州五中语文教研组组长:三句话,老段子,也算是励志。“路”之意象既感性又理性,但内涵单一,外延局促,一言以蔽之:大胆地走自己的路。而去年的“空谷与栈道”象征意义则较有嚼头。
洪文泉:泉州培元中学语文教师:一般不会离题偏题,但要写出比较强的思辨性也很难。与往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题一反往年注重事物的对立关系,变为只有事物的统一关系——只要走,就有路!这一转变,可能就是陷阱。考生可能会只抓其中一句展开论述,而没有综合整体地考虑三句话之间的联系。
廖廷杜:泉州城东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材料一很老,不经思辨很容易落入俗套;材料二,很多人爱写,但概念容易界定不清,很多学生可能把“错”与“对”界定为失败和成功,但走错路不代表就是失败,所以以失败与成功来立意的话,很可能给自己挖了个“坑”;材料三,句子本身逻辑有问题,“没有……只有”这类表达很绝对的句式,本身就不是很有科学性,很有逻辑。就像“只要你努力,肯定就能成功”这样,属于“伪命题”。当然所有这些问题,也是机会,考生要善于分析思辨的话,也能写出不错的文章。
关于写作想要写好,关键在于怎么“走路”
张岚:福建师大附中语文教研组副组长:对于走错的路如何看待,走不通还敢不敢走,有的路可能真的走不通,这个时候我们要怎么开始,如果能够考虑到材料当中对于“路”的界定或者发展变化来做文章,那么这个学生的思路就是高明的。
陈希我:著名作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作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第一句和第三句讲成功,第二句话讲失败对人类的意义,人类经历各种困境之后,才知道我们并不是那么强大,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待失败就变得非常重要,这是人类的精神价值。如果有同学能够把第二句话写到这样的高度,也是非常好的。
洪文泉:泉州培元中学语文教师:能围绕“走”展开论述,在“走”的态度、“走”的形式等方面多做理性分析,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了;围绕“走与路”展开论述,有一定思辨性,也是可以的;或者围绕“路”展开论述,注重逻辑自圆其说,也未尝不可。
廖廷杜:泉州城东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路的界定不是重点,怎么走、为什么走才是重点。如材料一,考生可写“坚持走自己的路还是从众走他人的路”,着眼于在从众心理喧嚣沸腾的时下,要听得到自己内心的召唤,做清醒的行者,勇于走出自己的道途;材料二可写“走对和走错,不是走成和走败”,着眼于错如果能成为经验,那么新的路就有可能在这种经验的积淀中被开拓;材料三可写“鲁莽前冲不如三思而行”,着眼于一味鲁莽前冲只是盲目自我的表现,路横亘在面前时,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怯行是一种自然的反射,对于去路有敬畏之心并不是坏事;相反,因为心怀敬畏,三思而后行。综合起来写的话,虽然并不易,但三句话都互有包容,要敢走,不怕错,走自己的路,恰恰可以合而为一。
陈武:泉州五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写作要直面当下,与时俱进,要有热点,“一带一路”因此也可以跃然纸上。过分的人文关怀,对于高考这种选拔性的考试择优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只有在文笔方面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