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亲近的人,伤害你越深?

作者:佚名 来源: 米饭美文网 时间: 2024-09-22 20:59 阅读:

为什么越亲近的人,伤害你越深?

在人际交往中,“伤害”是会经常出现的;有些“伤害”是不经意的,别人无意的行为触碰到了我们最在意的部分;那么,生活中,谁最容易伤害我们呢?

最近,CurrentDirectionsinPsychological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与我们最为亲近的人如伴侣、家庭成员、朋友、同事最有可能使我们愤怒;我们也常常通过直接如身体或言语攻击或间接如散布谣言,沉默以对的方式伤害亲近之人Richardson,。

为什么越亲近的人,越能伤害你?

简单来说,可以从你对自己的期待和你对他人的评价的重视程度,这两方面来分析。

首先,相比于陌生人,你对亲近的人会有更多的期待。

比如,你相信他她比一般人更能理解你,乃至于认为对方应该有读心术mindreading,能够体察入微,自动自觉地发现你的烦恼和需求,而不是一个劲地问:“你怎么了,你倒是说啊?”

不过,现实常常达不到你的预期,这往往就会伴随着你的受伤感:“你怎么就是不懂我的心!”。

此外,相比于陌生人,你对亲密者的评价会更为重视。

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支持系统socialsupportsystem之中,这个系统包含了父母、亲友等在物质和精神上对我们的支持。

在这个系统中,我们的自我慢慢被塑造,小时候父母的评价,青少年时同辈的评价,成年后伴侣的评价等等共同构成了你的自我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收到来自亲近的人的“攻击”时,你的自尊会受到较严重的影响。

具体来说,这也与我们进化而来的本性有关。让我们先来看一项经典研究:

来源:Leary,Haupt,Strausser,Chokel,1998

图中的横轴表示他人对你的评价1为最大程度的排斥,5为矛盾情绪,10为最大程度的接纳,纵轴则表示你的自尊问卷得分。

从这项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三个核心要点:

就排斥而言,只要他人对我们表示出拒绝的态度,不管是直接的拒斥还是轻微的厌烦横轴1到4,都会使我们对自己的即时评价降到最低点;就接纳而言,从喜爱8到崇拜10之间,我们的自尊水平并没有明显提升;在轻微排斥4到较为接纳7之间,我们的自我评价提升最为迅猛。

这一研究成果表明了什么呢?

首先,任何程度的拒绝都会使我们的自尊降到最低点,温和的拒绝与极端的排斥带给我们的伤害是基本相同的;其次,对于他人对我们由“好”到“极好”的评价改变,我们的觉察得不多;最后,我们对于他人评价的转变由“坏”到“好”或由“好”到“坏”极为敏感,明显影响到我们的自我评价。

为什么我们会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

这一结果揭示出,我们特别关注他人对我们负面评价,而对于他人态度的转变,我们的洞察力极好。为什么会这样呢?

进化心理学指出,我们对于他人的敌意在多数情况不需要明确区分,因为我们只需要知道自己是否受欢迎就好,而我们明确别人对我们接纳的程度,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和机会Leary,Haupt,Strausser,Chokel,1998。

例如,通常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对方是否讨厌我,这是后续交往的基础,如果对方厌烦我们,不论是什么程度,继续交往下去似乎都不会是一个好的选择。

在此过程中,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方的接纳程度的变化,如果对方对我们接纳的程度在提升,这就释放出了一个确切的信号这段关系,有更进一步的希望!要加把劲!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

好了,现在可以回到我们的主题了:为什么越亲近的人伤我越深?

因为,亲近的人对我们的评价通常一直处于高位7以上不然你也不会和他她亲近这就导致了当亲近之人,偶尔对我们做出负面评价的时候,我们的自尊经历了如上图所示的“高台跳水”。

这种接纳程度的下降他人对我们的尊重明显降低。这种变化带给人的感受尤为不适,可能引发多种痛苦情绪,如悲伤、愤怒和创伤。

研究表明,心理上的创伤是与低关系评价有着密切关联的独特感受,它与身体上的伤害非常相似,都会引发焦虑等负面情绪和激起类似的生理反应LearyLeder,2009。

对于这一解释,也有相应的实验证据Buckley,Winkel,Leary,2004:

这个实验是这样进行的:被试通过实验的内部通话系统向另一个人介绍自己,与此同时,他们会看到计算机屏幕上不时呈现的对方对自己的评价1分到7分,最差到最好。研究者告诉参与测试的人,评价是由交谈的另一方给出的,但实际上这是由研究者控制的,只有如下四种反馈模式:

①持续接纳,评价从5-6-5-6-5,别人的评价一直处于接纳程度。

②持续排斥,评价从3-2-3-2-3,别人的评价一直处于排斥程度。

③先坏后好,评价从2-3-3-5-6,别人的评价,由坏到好,处于波动状态。

④先好后坏,评价从6-5-4-3-2,别人的评价,由好到坏,处于波动状态。

结果表明,最后一种反馈模式,最为令人痛苦是,先好后坏的评价,它引起的负面情绪和消极行为,甚至超越了排斥这种模式Buckley,Winkel,Leary,2004。

后续研究表明,当发生他人对我们的接纳程度下降时,相比疏离型依恋高度回避亲密的人,恐惧型依恋高度忧虑被抛弃的人受到的伤害更大Feeney,2005;此外,低自尊的人也比那些具有高自尊的人更容易受到伤害FordCollins,2010。

如何才能拥有一段充满爱的亲密关系?

觉察你对事情的看法是如何影响你的

从童年开始,我们逐步环境中获得了对自我、他人和世界的认识,形成了一整套信念,如“没有人是真心对我好的”,“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有不断斗争才能生存下去”等等。这些信念往往是我们早年经历的某些事件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在之后人生旅程中,当我们再次经历相似的事件或情境时,该信念即被激活,我们会重新体验到过去经历过的感觉和情绪,这一过程会非常迅速的影响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以至于我们可能都没意识到信念在其中的作用,很多亲人间的伤害都源于我们的某些信念。而要改变这种信念,就需要将由该信念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重新带回个人思考的范围内,在理性层面重新认知评估,学习并发展出新的合理信念,进而改变消极情绪和行为。

改变对另一个人的评价方式

关系亲密的两个人,会把对方良好的行为归结为是对方自身的原因,而把对方不好的行为归结为是事情发生的情境;相反,在关系中互相伤害的两个人经常会把对方好的行为看成是运气,而把对方不好的行为归结为那个人的特质就是这样的。

当亲近之人对我们提出“意见或建议”时,我们很容易受到天性和期待等的影响,产生受伤感,但这也可能是我们自身的问题。

就像前面提到的,我们固有的信念系统可能会将对方对于某件事的负面评价上升到人格层面:“你凭什么说我不打扫卫生,你XXX!”这种将对方中性行为诠释为负面的“批评指责”的模式,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伤害。

一个有效的方法帮你更好的了解对方

转变我们对另一个人的评价方式,避免前面的负面想法,需要我们不断在对话中检查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对方所表达的真实想法。

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做法可以帮你更好的了解对方:请你描述一件你已经意识到的,并且是会让你感到受伤的行为;列出关于这种行为你的想法,一种是你认为导致你受伤的负面想法和原因,另一种是你对这个行为有什么积极的意义;请对方对行为诠释作澄清很可能,对方会给出一个你意想不到的答案。

比如:当你大步走出房间,并大力地关上房门时描述行为;我不确定你是否对我生气第一种诠释,或者你只是比较匆忙第二种诠释;你真正的感觉是怎样呢?请对方澄清。对方可能会说:“哦,你想得太多了,我只是急着去看球而已!”

通过以上三部曲,相信我们可以营造一种更为包容、协调的氛围,以避免互相伤害。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