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讨厌的人,都是你的黑暗面

作者:佚名 来源: 米饭美文网 时间: 2024-09-23 04:30 阅读:

你讨厌的人,都是你的黑暗面

张丽最近有件烦心事。她和一个同事相处很不好。

张丽本来是一个人缘很好的人,很少和人争执,乐于助人,工作能力也很强,一直是公司销售总监意属的接班人。

然而一个新同事的到来,让她感到了危机。

新同事刚进公司时,职位比张丽低一级。

相处一段时间后,张丽发现自己非常讨厌这个新同事,在张丽看来,这个同事强势、霸道、固执而又自我中心。

张丽是一个倾向于避免冲突的人,并且对利益不执着。可这个同事却“斤斤计较”,对自己的利益分毫必争,如果发现上司对自己工作分配有“不公平”的地方,一定会嚷嚷得人尽皆知。但这个新同事业务能力很强,有很好的海外客户资源,业绩每年排第一,很快被提拔到和张丽同级。

被提拔后,这位同事对张丽态度渐渐变得傲慢无礼,常常公开否认她的提议,张丽一直隐忍,不想让两人之间冲突公开。

然而隐忍似乎并没有换来好效果,这个同事对张丽无理的态度越发变本加厉,常常在领导面前指责张丽的工作。张丽被这个同事搞到心情很糟,每天上班都会刻意避免单独见到她,甚至还有了离职的冲动。张丽时常对自己说:不要和这种人一般见识,外面也找不到现在这么好的工作了,凭什么我辞职。

虽然这样劝说自己,但张丽心情却越来越糟糕。

张丽该怎么办?

如果张丽敢于直面和这个同事的冲突,有力量守护自己的利益,这个同事或许就不敢对她如此傲慢无礼。可她这样一个逃避冲突的人,怎样才能拥有“强势的”性格呢?

如果仔细观察自己,很多人都会发现自己在不同场合或者不同人面前有着不同的性格。

这非常正常,一个人的性格确实有好几面,每一个人是由几个“我”构成。认识到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当你能全面意识到自己性格各个面时,你就可以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人,运用你性格中最适合的一面。当你发现自己不具备面对某种场景的性格,你可以尝试去发展它。

一个人的人格是怎么发展出来的?

发明“声音对话疗法”的美国心理学家哈尔斯通认为,刚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必须要依赖别人的照顾才能存活下来,这个依赖别人才能存活的孩子是一个脆弱的“自我核心”,这个“自我核心”是一个人内在的小孩。人们出生后会尽快发展出一种“自我”保护这个“内在小孩”。每个人内在都有这样一个小孩,它存在一生。我们之后发展出的所有性格都是为了保护这个“内在小孩”。这个最初保护“内在小孩”的“自我”被称为“保护者”或者“掌控者”,它会变成一个人人格中的基石。

保护者通过与周遭环境的互动,渐渐发现哪些行为对这个“内在小孩”是安全的,哪些行为可能会招致身体或者情绪的痛苦。和所有生物都遵循“趋利避害”的规则一样,保护者会尽量表现出获得奖励的行为,避免出现受到惩罚的行为。

张丽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当她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会全心全意照顾她。她乖巧安静、对父母笑的时候,父母可能会表现得特别喜欢她,而当她不舒服大哭或者闹脾气时,父母可能就表现得心烦。虽然她还很小,但是她能区分出来这两种差别。一旦抚养者表现出了“烦心”或者“厌恶”的情绪,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就会感觉生存就受到了威胁。

为了不让自己内在小孩受伤,她人格中的“保护者”就会出现,当她做出一些行为取悦父母时,可能会获得父母更多喜爱,她也会渐渐明白“取悦他人”对保护她的“内在小孩”有利,此时“保护者”就会发展出人格的一个部分取悦者。她越运用“取悦者”这个部分,父母可能越喜欢她。

随着年龄增长,环境变化,以及生活中的经历增加,人格中的其他部分也渐渐发展起来,它们可能会变成一个人的“次要性格”。

人格的其他部分可能还有“推动者”,它发展出来是为了推动一个人立即采取行动,这个部分发展比较好的孩子总能自觉完成自己的功课,满足父母或者外界对他的要求。如果这个部分发展不好,有可能成为一个“拖延症患者”。

还可能有“批评者”这个自我,它发展出来是为了使人按照保护者/掌控者的规则行事,一旦人们出现违反保护者的行为,就会遭到“批评者”的攻击。

每一个自我都相互关联,它们共同形成一套初始自我系统,这个系统决定了一个人定义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对待自己和别人”。

随着张丽长大,家中有了别的兄弟姐妹,父母给她的关注和喜爱会比原来少。此时这个“内在的小孩”又受到了威胁,张丽可能会发展出某种“强势的”自我,强烈要求获得自己的利益和父母关注。但是这种特质在张丽家中可能不被赞赏,父母可能会批评她“你怎么不懂事了?”。她会发现“强势”自我表现出来更不可能得到父母的爱,而当她又表现得乖巧去“取悦”父母时,她又会获得父母的赞赏。

或许她还会发现,“取悦者”的性格特点不仅会受到父母赞赏,还会受到很多人赞赏,于是“取悦者”这个部分在她生命中就愈发强大,她会越来越认为自己应该做一个“友善的”人,即便损失一部分自己的利益也要回避冲突。她越回避冲突,就越不知道如何应对冲突,甚至有可能当她想要发起冲突时,她人格中的“批评者”就会现身,阻止她采取冲突的行动,最终面对冲突她会选择回避或隐忍。

但她性格中“强势”的自我并没有消失,只是被她刻意隐去。

当张丽碰到一个“强势”的人时,她会反感这个人,因为这个人身上有着被她排斥的性格。但讽刺的是,当一个人越发反感一种性格时,恰巧说明这种性格存在于她的“自我系统”中,只是被禁止表达。

这个同事是张丽没办法“取悦”的,所以面对这个同事时,她大可以让自己“取悦者”的自我暂时退下,让“强势的”自我登场。

张丽需要做的,就是觉察自己性格中被压抑的部分,尊重自己内在有这样一个“自我”,允许它成长起来。这样她才能获得这种性格所拥有的力量,而不总是选择逃避。如果张丽能学着向她讨厌的这个同事学习“强势”,她的人生就会更加平衡既关注他人,也敢于坚持自我主张,不怕冲突。

那些拥有你讨厌性格的人,很可能就是你被压抑“自我”的显性化,是你性格中禁止被表达的黑暗面。他们也极可能成为你人生中最好的“导师”,帮助你觉察自己性格中缺乏的部分、被压抑的部分,通过观察他们如何运用这种特质适应环境,你也可以学习如何运用这种性格特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平衡。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