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情绪的主人
在现实生活中,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这些情绪随着不同的状况而有起伏和变化。若表现的强度与次数都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则可以认定为合理的情绪表现;但若为莫名过度的不安、焦虑、愤怒、忧郁、紧张、懊恼就都属于异常的情绪反应,狭义来说,也就是所谓的心理不健康。
心理不健商的定义涵盖广泛,下列的公式有助于了解情绪的来源:
心理不健康的程度=生活压力/适应能力+社会支持系统。
由此公式推论,改善心理健康亦即「情绪之调和」和下列三点有关:(1) 减轻重大的生活压力(2)增强个人的适应能力(3)寻求社会支援。不过,上述所言盖属理论层次,对于压力管理实务部分,可分以下三点说明:
(一)那些危险因子易造成情绪障碍?也就是「情绪不好,易冲动」的危险因子。
1.慢性疼痛:例如骨刺、脊柱侧弯、偏头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生理症状:头晕、颈酸、腹胀、恶心、心悸、胸闷、经前痛等。
3.甲状腺亢进或低下:以女性居多。
4.长期使用烟、酒、药物的习惯:过度依赖物资者。
5.长年失眠者。
6. A型人格:个性敏感、急躁,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处事具急迫性,喜批
判周遭事物,对他人易生猜忌与敌意者。
(二)那些心理疾病会降低适应能力?
1.精神病:主要是患者的外显行为、认知思考、判断、情绪、知觉发生严重障碍,而与现实脱节,令周遭他人感到莫名其妙或不可思议。患者往往因缺乏病识感而拒绝就医治疗。普遍的症状有妄想、幻觉、自言自语、怪异行为、人际退缩等。临床上以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忧郁症居多。
2.精神官能症:俗称神经质或神经衰弱,焦虑是此症之核心症状,通常可分为三个层次。在心理方面,会常感到紧张、恐惧或不安;在身体方面,则常伴随有头痛、晕眩、心悸、呼吸短促盗汗、颤抖、频尿或肠胃不适、心跳加速等;在行为方面,会有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哭泣、挫折忍受度低的现象。另外该类病患也常有虑病现象,因而出入于各大医院诊所,但缺乏任何可证实之身体病变,主要是因个性、心理或社会压力所造成的社会适应不良。临床上以强破症、恐慌症、体化症等居多。
(三)如何管理压力及调和情绪?也就是如何提高我们的情绪智商EQ?
1.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鼓励自我接受,肯定自我价值,凡事不苛求、不奢求、不强求十全十美,并能适应学习接受或拒绝别人的批评与要求。另外也能够体任自己的长处,多提醒积极的内在语言,并给予自己正向的鼓励,例如「我的同学都如此肯定我,我的表现并不差」、「虽然结果不是很棒,但我已经尽了全力」等自我对话。
2.常以合理的想法代替非理性的信念ABC理论:人的情绪大部分和自我的思考方式与内容有关,一个人可经由认知的改变来控制情绪的变化。当压力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发生时,若当事人抱持悲观、消极、偏激的信念B,Belief,自然易引发失常的情绪、行为结果C,Consequence。例如一时工作不顺利,若常存「我是个没用的人」、「我注定要永远失败」等负向思考,那必然会产生郁闷、愁苦、悲伤的情绪甚至更因此罹患忧郁症或走上自杀绝路。但若以「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嘛!」、「风水总会轮流转」、「下次我可能会做得更好」等正向思考代之,并从失败的启示中加以检讨与改进,反而成为未来成功的助力。
3.社交技巧的练习:人是群体的动物,彼此互动间难免有所摩擦与冲突, 无形中也造成你我情绪上的困扰。但若能抱持「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达观态度,常用同理心待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相信必能营造出和谐稳定的人际沟通关系。
4.适度的肢体运动或训练:例如坊间常见的有氧运动、气功、坐禅等,或较为深层的肌肉放松术、冥想、瑜珈术等,皆是应付压力或减低焦虑情绪的好方法。
5.温和的药物处理:医嘱的适量药物,例如安眠药、镇定剂、抗焦虑剂、肌肉松弛剂等,或多或少具有缓和情绪的功用。
诚如谚语所言:「当一个人的拳头握紧时,他便无法清楚思考。」生活中层出不穷的压力,难免引发个体本身情绪的波动,而清微的情绪能够激发个人的潜力,促成目标的达成;但强烈而深刻的负面情绪却会造成自我挫败或伤害人际关系,甚至引发难以挽回的悲剧。因此,如何有效面对压力,适当管理情绪与自我认知,帮助自己享受生活,进而迈向幸福大道,相信是现代文明人必修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