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国工匠精神,领悟成长真谛-《颜料坊的孩子》读后感1200字
古人云: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一本好书,就像我们的良师益友,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给我们指明方向。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好书是——《颜料坊的孩子》,作者荆凡,湖南宁乡人,文学硕士,这本书是她写的第一部儿童文学小说,获得了2018年冰心儿童文学奖,是中国首部以国画颜料制作,为书写对象的现实题材成长小说。当看到颜料坊这三个字时,大家是否想到了琳琅满目的颜料?想到了美术展上惊艳夺目的国画?是的,颜料是五彩缤纷的,是美的制造者。现在就随我走进这本书,感受作者是如何以颜料之美来讲述故事的吧!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不仅有秀丽的美景,还有悠久的文化底蕴,比如年画、苏绣、装裱……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苏州一个名叫思年堂的颜料坊里。主人公姜思姜年是一对十一岁的双包胞姐弟,他们的名字正来源于这个作坊,在思年堂载沉载浮的历史中,这个作坊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姐姐姜思热爱画画,温柔文静,落落大方,十分喜欢制色。弟弟姜年仗义,勇敢,淘气,虽然不喜欢制色,但他喜欢科学,勇于探索,获得了老师们的认可。他们的爸爸姜琰,为颜料坊日夜操劳,为思年堂的经营而苦恼,最后在颜料的运送过程中意外去世了。他们的妈妈何韵茵坚强勇敢,在丈夫去世后,她果敢的接下了颜料坊的事务,维持了思年堂的经营。我非常喜欢这一家人,他们每个人都那么坚强勇敢,活出了自己心中的样子。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姐姐姜思,她喜欢画画和制色,但爸爸却安排她学习苏绣,姜思并没有接受爸爸的安排,暗暗下苦功,偷偷练习画画,终于她的努力让爸爸感动了,让姐弟俩拜师学画画,姜思下决心:画与色,色与画,都喜欢,都要好好学出一个样子来。姜思还是一个懂事、善解人意的孩子,在大人们为颜料坊的原料和七星泉水的污染而担忧时,她也会默默地担心,在爸爸去世后,她的心也走入了旷持以久的雨季,一直不用颜料坊里最受欢迎的胭脂色,因为胭脂色会让她想起爸爸,最后在妈妈的帮助下,她用颜料释放出自己心中的阴霾。在得知家中可能没钱给她交学费时,她想靠画年画来攒钱交学费,甚至无奈地想退出画画班,姜思的懂事已远远超出了她的年龄,让人觉得心疼。在桃花坞年画坊,她的画得到了认可,她又高兴又兴奋,更夯实了她对画画的喜欢。她通过帮弟弟画显微镜下的颜料世界,竟一时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姜思就是这样靠着自己的毅力和天赋坚持学习制色和画画,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生命的色彩。同学们在了解了姜思的故事后,是否有所感触呢?
这座颜料坊是因美而存在的,它是美的产物,是美的化身,书中制色的姜琰,装裱的薛小萌的爸爸,修补假山石景的陈晨父母,他们为了传统工艺的传承,不惜一切地努力甚至献出了生命,他们之所以对自己作坊如此上心,是因为传统的工匠意识,这种意识让他们对自己的工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是一种伟大的中国工匠精神,他们是在创造美和保卫着美!正如现在的医生、教师、警察、环卫工……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发扬着这种工匠精神,把美传递给世界。
在体现中国工匠精神的同时,书中还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颜料坊的矿石原料难以进货,传统颜料被管状颜料代替,七星泉水污染被填埋,预示着传统工艺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慢慢地消失,渐渐被人们遗忘,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陷入困境,或因制作原料的短缺,或因精细的手艺和高超的技术难以找到传承的人。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国家近几年十分重视“非遗文化”的传承,已有不少传统工艺申请了“非遗文化”,随着国家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会有越来越多像颜料坊一样的传统工艺被世人所了解和传承。
这本书给人一种端庄的态度,但字里行间又不失孩子们天真烂漫和与生俱来的童真童趣,虽然讲述的是一个苏州的古老颜料作坊,但是它却是一个与艺术和美密切相关的事物,也是一个不久就要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中的代表事物,当我们面对这些传统文化时,应该抱有崇敬之心,因为它是美的产物,美的化身!同学们,让我们像颜料坊的孩子们一样,坚强,勇敢,在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熏陶下,寻找到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为自己人生的画卷增添更多美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