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论语共吟-《论语》读后感1500字

作者:小编 来源: 米饭美文网 时间: 2023-05-23 16:32 阅读:

论语是中华文明阶梯的重要典籍,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生。于丹曾说过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论语记录的孔子的点点滴滴,它为人们构架了一道完美的道德殿堂,我们需要这样一位灰色孔子。

当品读“学而第一”时,我似乎能感受到先贤的治学之道。时光飞逝两千年,我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学子,接受现代化的教育,细想之下,古今之间的治学之道有同有异。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自己不是生下来就了解很多事,只不过是对古代文化、对古人所经历的事非常感兴趣,而且能够孜孜不倦,一直认真学习。在当代,我们更应努力学习,像孔子一般,好的学习是指导行为改变的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一个人如果只学习而不思考,那也只能是一具躯壳;一个人如果只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一台急速运转的工具,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最终只会让自己精神崩溃。所以应该一边学习,以便提出疑问,并用自己的所学去解决,把有限的知识放大到极限的学习方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如今初中生活让我有些喘不过起来,甚至有些迷茫,不知该如何下手,当捧着《论语》事,心中泛起阵阵波澜,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使我在学习的道路中奋起直追,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如获至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我认为这对于考试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有刚。”但如果对知识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那么也终归徒然。庄子的《逍遥游》中说道“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局势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顾名思义,当满世界的人都在夸你时,你不会因为这种鼓舞而多往前走一步;而当全社会都在指责、非难你、说你做错的时候,你的内心并不泄气,依旧会坚持你认定的想法。所谓成长是内心在历练中的逐渐强大。所谓人生的归位是把外在的东西变成内心的能量,读论语让我们成长,品孔子让我们感悟人生。

古时,人们可以黄灯白卷,从小就苦读圣贤书,笔耕不辍。他们学习的第一课是—怎样做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儒家的仁和礼,道家的清和静,墨家的节俭和和平;黄香温席的孝,孔融让梨的悌,尾生抱柱的信,都是古人学习的必修课。只有通过了这关,才有继续学习的基础。有子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无学,吾必谓之学矣。”可见,学做人对古人治学有极大重要性。然后,读诸子,通经略,破万卷书,行万里路,下笔如有神,出口成文章。古时有“士大夫三日不读书,便觉说话无味”之说。文学修养是古人学习进修之法。作文写赋,是全社会普遍之事,一致有“桥头窗口门扉处处处贴对联”之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就说我们班上的吧。在这个近80人的班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

论语让我在书之海洋中自由遨游,使我有了无比快乐、充实的感受,在论语的光芒下,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学习的方法、道德的修养、交友的乐趣,我不断地成长。在论语的伴随下,我会踏上自己那成功的舞台,与论语共吟,其乐无限也!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