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两个月前寻梅,误入紫金庵,溯溪而上,曲折绕行碧螺春,登上东山顶,风光尽览:黛瓦白墙农家,安卧山底,静泊湖岸;两行炊烟,袅袅写意;三五渔舟,白云桅缆;烟波落日,归鸟成行。途中,发现路旁有竹筱林一片,似乎看到地下竹鞕竹节上萌动的小笋芽。当即与这片竹林约定,谷雨雨后,映山花红时节再上东山。
几日淅淅沥沥的雨终于停了,阳光时不时地露个脸,一想到“雨后春笋”,心早已飞往了东山那片小竹林,沿环湖路曲曲折折绕过村庄,转过卧佛寺,一面竹墙内不时有“红枫出墙”,潺潺溪水溢满小道直泻而下,茶叶林依山蜿蜒似大山绿色指纹,山顶竹林里是否披箨冒尖?
连转几个山头,并没有找到曾经的那片竹筱,就在我们失望之际,抬头发现有新竹三三两两招摇在路旁,我几步跃上台阶,只见“乱迸苔钱破,参差出小栏”,有的已拔节成竹,嫩黄竹叶渐次侧舟翘首,有的“头角斩斩露”,箨衣包裹着刚撑破枯叶苔藓,头顶还挂着闪闪水珠,有的三五手掌高,正好采拔,喜欢听到拔笋时“咕”的那一声脆响,似是一声鼓响却闷在水底,却喜上心头,“好竹连山觉笋香”,“咕咕咕”声音不断,发现大的更大的小笋时发出的惊呼声不断,留影拔笋的快门声不断,欢声笑语落满东山坡。找小笋也有讲究的,越是荆棘丛生处小笋越多越壮,拔笋还得眼疾手快,尽量弯腰贴近地面,从低处往上搜寻,往往是有一根后,附近就有好几根,似乎一个比一个壮,一根比一根大,一枝比一枝嫩,欢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
带着拔笋的喜悦,我们在小雨中下了东山,晚上我们美餐了一顿,但总觉得吃笋远没有拔笋的滋味,收获才是最快乐的。
记得宋代诗人范成大就是苏州吴中人,他就有写笋的诗句“应有人家住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或者诗人路过衡山时看到竹笋时,忆起他的家乡了?苏东坡的“人间有味是清欢”,道尽了“笋”味人生,在我的笋味里总留有家乡的清欢,每一根小笋都长在故乡的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