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临千年保平安

作者:小编 来源: 米饭美文网 时间: 2023-06-24 10:45 阅读:

旭日东升的时候,当你站在饱经历史沧桑的雁门关上,极目远眺,一颗璀璨的明珠映入眼帘,它在百里煤海的大佛脚下,熠熠生辉,它让古城大同大放异彩,它就是几度扬名中外的云冈矿。云冈矿位于山西大同市西南二十公里处,南倚武周川、北倚武周山,雷公山环抱其中,与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相比邻,并因云冈石窟而得名,潺潺流淌的十里河像一条银带将现代化矿山与文明遐迩的石窟相连,在现代化矿山与古老的大佛石刻之间遍布着鲁班窑石窟、吴官屯地脚石窟等,氲氤着浓郁的佛教石窟文化,随处可见大同这个北魏百年都城崇尚佛教、奉行佛法的痕迹。

走进这座人杰地灵的矿山,现代化的气息令你眼花缭乱:汗白玉栏杆,大理石曼地,文化砖贴墙,霓虹灯轮廓灯音乐灯加上大型音乐喷泉,使人如进入梦幻一般,走进云冈矿如同品偿久酿之珍品,有怡神的浪漫,千标不醉的豪迈,纵你尽情畅饮,驻足越久,醉得越深,爱的越烈。在这里是你可领略塞外男儿的豪爽,读到员工生活的殷实,这里的山、这里的河,这里的街,处处承载着文化,抒发着情怀,让人感动。滔滔的十里河唱着平安曲,弹奏出和谐的乐章,唱出了塞外男儿的豪迈;憨厚、慈祥的大佛呤诵着它的辉煌历史,三十六年的奉献,这个全国特大型矿井为共和国输送优质动力煤14亿吨,三十六年的发展,云冈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云冈矿成为大同煤海的瑰宝。一路艰辛一路歌,三十六年,云冈矿、云冈人与云冈石窟一道蜚声中外,名扬四海。

人们说是千年的古佛孕育了大同煤矿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云冈大佛的灵气让云冈人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更是大佛憨厚慈祥的品德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吃苦耐劳的云冈人,在大佛的呵护下,云冈人世代平安,云冈矿兴旺发达。今天的淳朴善良的云冈人对云冈大佛寄予了太多的传奇色彩,至于雄壮宏伟的云冈石窟的来历更是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就让我们走进这千年古佛,揭开这万事佛缘的传奇。

对于我这个生于云冈边,长在云冈边,工作在云冈矿的云冈人,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放羊老人一铲劈出云冈石窟”的美丽传说,至今难以忘怀。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武州山下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位放羊的老大爷,老人虽孤身一人,却豁达开朗,性情和善。每天清晨,老人随身携带一把放羊铲和一条长鞭,吆喝着,挥着放羊鞭,赶着羊群上山。他放的羊个个膘肥体壮,在附近出了名。如果遇到豺狼虎豹,老人就挥动羊鞭将它们吓跑,遇到羊群乱跑,老人只要挥个响鞭,羊群便乖乖的停住了。老人每每沿着武州山川放牧,唱着动听的山歌,使原本寂静的武州山充满了生机。 有一天,老人赶着羊群刚刚爬上武州山,羊群乱跑乱叫,一点都不听话,显得焦虑不安,老人唱起了往日的山歌,但羊群依旧“咩咩”的叫个不停。老人十分纳闷,正在这时,山谷里传来“咚咚”的声音,老人以为是自己的歌声在空旷的山谷里回响,也没去在意。第二天,老人依旧来到武州山放羊,刚一上山,又听到了“咚咚”的响声,而且愈来愈大,这到底是从哪里发出的声音呢?老人感到非常奇怪。回到村里,老人将山上的奇遇讲给了村里的老百姓,大家议论纷纷说:“武州山是宝地,出现这样的怪事,一定是老人得罪了山神,神仙发怒了。”都劝老人避一避,于是,老人一连几年不敢到武州山去放羊了。 就这样,好多年过去了,往事也慢慢淡化了。老人以为一切都过去了,就又去山上放羊了。一天,为了避大雨,老人把羊群赶到了山脚下的一个山洞里,谁知立足未稳,又听到“咚咚”的声音,这一回老人听清楚了,声音是从武州山深处发出来的,而且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力。老人壮着胆子大声喊道“要出来就出来吧,老咚咚干什么!”随之将手中的放羊铲甩了出去。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山摇地动,“咚咚”之声戛然而止。雨停了,太阳出来了,霞飞红满天,整个天空都泛着金光。武州山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老人走出山洞,眼前的一切让老人惊呆了:只见武州山崖壁上蹦开了许许多多洞窟,每个洞窟中又有无数雕刻精美的佛像,它们大小不一,排列有序,俨然一个佛国世界。老人随手捡起一块石头,仔细一看,是一尊佛像。这一下老人全明白了,原来是万佛出世了。 这就是放羊老人一铲劈出云冈石窟的传说。

还听爷爷讲过“羊倌武周变石佛”的另一段有关石窟来历传说。2800年以前,黄土高原北部有个大沙丘,常从下面传来迷人的音乐。怎么回事?有人想挖开看个究竟,挖了个大坑什么也没发现,音乐也消失了。泄了气的人们纷纷离去,只有一个名叫武周的十来岁小羊倌,每天趁羊吃草时,不停地挖呀挖。他挖累了,就吹笛子,一吹就听见沙坑深处有声音在应和。如此不听地挖,不停地吹。一天,武周突然听见说话声:“我们要出去了,你快躲一躲。” 武周高兴地喊了声:“快出来吧,我等你们十年了。”一口气跑出十几里。后面“轰隆”一声,沙坑填平了,平地上出现了一座壮丽宏伟的庙宇。庙里庙外有云雾缭绕,飞天起舞,乐手演奏,钟鼓声、琴瑟声、歌唱声连成一片。武周看得入迷,不由得向前靠近。一瞬间,音乐戛然而止。他仔细一看,歌舞者与观赏者都变成了石人,个个保留着刚才的姿态,庙宇变成了石窟。这时,闻声赶来看热闹的人黑压压一片,站在了云飘云散的云冈前。不知谁叫了声“武周”,羊倌也变成了一个石人,他的手里还拿着笛子。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叫那座山为武周山。

传说归传说,云冈石窟实际雕凿是有据可查的。据文献记载,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约公元5世纪初,大同是北魏的都城,当时称为平城,至5世纪末迁都洛阳。在近百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北方封建统治的中心。初期的北魏王朝非常崇信佛教,并奉为国教。公元446年,太武帝听信司徒崔浩的建议,焚毁佛寺佛塔,强迫僧人还俗,造成了佛教史上的“太武灭法”。不久太武帝病,疑为灭法所致,大悔,杀崔浩。文成帝继位后,首先恢复佛法。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65年)由著名的和尚昙曜奉文成帝之命在京城(平城,今大同市)西郊武周塞北崖主持,役使了数以万计的劳动人民和雕刻家动工开凿,历时50年才完成的。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现存云冈第16窟至20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石窟东西绵延1000米,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佛最高者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石窟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弟子和护法诸天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还有我国古代乐器雕刻如箜篌、排萧、筚篥和琵琶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在雕造技艺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代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吸取和融合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份,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在我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她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

云冈石窟不但是今天了解和研究我国古代历史、雕刻、建筑、音乐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佐证。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云冈石窟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

由于饱经历史沧桑一千五百年来,云冈石窟受到风化、水蚀和地震的影响,毁损较为严重,解放前也遭到人为破环,据不完全统计,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竟达一千四百多个,斧凿遗痕,至今犹在。

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维修工程,使古老的艺术宝库得到了妥善的保护,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12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全国文明旅游风景区示范点。

朋友们,来云冈矿的时候,别忘了到云冈一游。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