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太行山的儿女

作者:小编 来源: 米饭美文网 时间: 2023-06-24 10:45 阅读:

“太行山,巍峨耸云天,千里丰碑望不断,无情风雨任吹洒,英雄业绩万古传。太行山,人民的山啊英雄的山,你是历史的见证,你是不灭的灯盏。太行山,人民的山啊英雄的山,你就象我们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每当我听到《太行颂》这首经典歌曲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热血沸腾,我为自己是一名太行山的儿女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8月12日到15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河北省邢台市召开的全国地方文学内刊首届联席会暨2009年首届旭阳杯.。全国优秀地方文学内刊颁奖典礼,由阳煤集团五矿党委政治工作部主办的《阳煤墨苑》荣获优秀内刊奖,我本人也很荣幸地被大会组委会授予优秀作家。

对于河北邢台的了解,未前往邢台之前我知之甚少,只是从书本中了解到邢台市位于太行山东麓,是燕赵大地一座有着悠久文化历史以及文化底蕴并和着现代化步伐迅猛崛起的发展中城市。在乘座出租车前往邢台宾馆的路上,从出租车司机的文明言谈中感受到邢台人民的友好和好客。尽管道路正在施工中,但宽阔的马路足以让过往车辆自由通行而不出现堵车现象的发生。在道路两旁显眼位置吊挂的横幅“弘扬太行精神、传承太行文化、发展太行经济”的标语特别耀眼,时值邢台市举办为期两个月的首届太行山文化节期间,足以让人处处感受到太行文化在邢台的魅力。

在邢台短短的几天中,笔者为邢台的悠久历史文化以及自然人文景观所折服,更为能够认识为文学而痴迷的太行山人而欣慰,在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能够坚守文学一方净土而执着前行的人已经寥若星辰。太行山美,邢台人更美,为文学乐此不彼的人更值得尊重和敬佩。

今年33岁的邢台市《清风》杂志社总编高玉昆,是一个才华横溢、敢想敢干很有魄力的青年作家。他是2004年2月通过自身的实力和努力公开招录调入邢台市文联的,他曾在《散文百家》杂志社担任编辑,曾获邢台市文学创作贡献奖、邢台市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人才称号。正是得力于他的组织才能和策划才智才促成了本次全国地方文学内刊联席会的顺利召开。在短短二十天的时间内从策划、准备工作到会议的召开,他和组委会的成员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热清、好客、友善,文质彬彬,在一副近视眼镜下深邃的双眼中折射出智慧的目光,他为文学内刊的前途和出路在思索。

在首届联席会召开的同时,由《清风》杂志社办的中国文学内刊网也同时开通。在本次联席会召开之际,他的短篇小说集《醉情》也出版发行,高总编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酷爱书画艺术,由《清风》杂志社办的中国百家书画网和《中国书画百家》杂志已经运行和创刊发行。此外他还是个才艺双全的多面手,在会议当晚组织与会代表欣赏了一台别出心裁的清风美文诵唱会,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和着优美的音乐旋律把与会代表带入文学的神圣殿堂,他即兴表演的散文朗诵和模仿语言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以文会友的佳境在邢台体现得栩栩如生。

为文学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披肝沥胆的《绿港文学》主编王克臣老师是本次联席会让笔者为之心动和敬仰的又一名作家。王老师是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望泉寺村的一名农民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今年已经有68岁的高龄了。由他创作的反映潮白河两岸农民抗击日寇的80万字的长篇小说《风雨故园》在2008年第八届全国世纪大采风中荣获金奖。王老师衣着朴素,但精神矍铄,谈吐不凡。与王老师在一起,能够给人以自信、朝气以及蓬勃向上的力量。王老师打年轻起就酷爱文学,他有一个心愿就是能够创办一本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学刊物,他的愿望终于在2005年7月实现:王老师与农民企业家许福元创办的《绿港文学》扬帆远航了,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支持下2006年3月成立了望泉寺文学社,《绿港文学》转为社刊,并成为双月刊,到目前《绿港文学》已经创办了23期。

王老师曾受到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亲切接见,鲁迅文学院教授何镇邦给《绿港文学》题写了刊名并给望泉寺村题名“文学第一村”,在本次文学内刊颁奖典礼上,《绿港文学》被大会组委会授予特别奖,王老师手举奖杯面对全国13省市28家的文学内刊总编激动地说:“办一流文学内刊,打造文学内刊精品。2011年第二届全国文学内刊联席会(两年一次)到我们北京望泉寺举办,欢迎大家届时到北京望泉寺看看。”王老师的话语赢得了在场文学同仁长时间经久不息的鼓掌声。最让人敬佩的王老师在本次组委会组织与会代表去天河山采风期间,尽管年龄是与会代表中最大的一位,但在攀登太行山的路途中,面对断壁崎岖的道路,他愣是卯足了劲头和我们年轻人一起登上了海拔1780米的天河梁,一堵牛郎织女峰那大自然赋予人间的历史文化精品。

邢台期间,笔者和与会代表攀登了中国第一爱情山——天河山,观赏了牛郎织女峰的神采;参观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英谈古寨村,领略了大自然的巧夺天工;瞻仰了邢台历史天文学家、水利学家郭守敬的铜塑雕像;登上了顺德府的清风楼一览邢台市的美景如画;聆听了河北文学院院长、著名作家老城先生以及《散文百家》杂志社主编贾兴安老师的精彩文学讲座;定格了与黑龙江七台河市著名散文作家刘国林老师、《昭通文学》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编辑杨恩智和赵清俊的合影留念。

短暂邢台之行,感悟颇多,收获多多。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内刊同仁一起感受了太行山厚重的文化气息,感受到邢台人的友好热情,感受到祖国60年来日新月异的巨变以及神州大地中华儿女普天同庆建国60周年的热浪汹涌、势不可挡。置身于巍峨的太行山,我们与太行山浑然一体,成为了太行山的儿女。我们可以面对着雄伟的太行山大声自豪地呐喊:我们是太行山的儿女!有我们这么多热爱文学内刊的太行儿女,何愁中国文学内刊不兴旺发达,风调雨顺,前程似锦绣?!

相聚时难别亦难。再见了,美丽的邢台!再见了,雄浑伟岸的太行山!

回家的路上,望着车窗外的秋景,我感受到那颗按耐不住的心脏在怦然跃动。我的眼眶充盈着激动的眼泪,耳际又响起了那首百听不厌的经典歌曲《太行颂》:“漳河水,盘绕太行山,千回百转流不断,征程万里开新路,寒冬过后春花艳。太行山,光荣的山啊胜利的山,你是宏伟的画卷,你是壮丽的诗篇。太行山,光荣的山啊胜利的山,你鼓舞我们百折不回永远向前……”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