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一场狭义的爱情
胭脂扣,一场狭义的爱情。
想了好久,用狭义的爱情,来形容这部被传为经典的作品,或许和自己的感情观有关。
梅艳芳饰演的如花,是怡红院名噪一时的角儿,摸一下脖子500块,耳朵1000块!可见当时她的美和名气之高。一般美人都有几分傲,身为妓女的如花也不例外。
第一次与哥哥“陈十二少”相见时二人便生爱慕之意,后来十二少追求如花,她让对方多次等,用“煎甲鱼”把这位十二少等得既焦急又着迷。
他说,你有很多面。我都喜欢。
等他们真正在一起,去见家长时,如花并没有让十二少陪着一起见十二少的母亲,而是自己一个人单独会见。这也说明了她的高傲,她怕被对方不认同,怕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受到侮辱,怕在自己爱的人面前丢丑。因为她也知道当时得主流社会,更何况掌管南北行的大家族,怎么会接受一个妓女做自家媳妇儿呢。意料之中,他们没有遇到奇迹。
可是他们又那么喜欢在一起的感觉。她出卖色相,又守身如玉,攒钱为他买了新衣裳。他抱她。
“诶,衣服皱了。”
“新衣服皱了,穿得更舒服。”
“那旧了呢?”
“扔掉。”
“那人旧了呢?”
“也扔掉。”
如花沉默。
“可是你不用担心,你有那么多种样子,我扔掉一种还有很多种。”
这是多么调皮又赤裸裸的情话。可以说男性都是喜新厌旧吗?还是我们胆小又天真的十二少太年轻?
十二少在如花的引领下去学唱戏,被陈家家长找上门,他们叫儿子回家。当时的十二少并没有为他们伟大的爱情反抗,而是显得无助、无力,他抱着如花痛哭。他的胆小更加导致了缺乏安全感的如花,坚持二人吞鸦片自杀殉情的选择。
如花问,你会给淑贤扣鸳鸯扣吗?十二少说会,我会在扣的时候想起你。
视爱情如全部的如花,如果十二少离开她,她就什么也没了。虽然两人约好吞鸦片,可她还是以防万一的在二人的酒里下了安眠药,因为她太了解他了。她怕他不敢,怕他丢下自己一个人。
而往往越怕什么越来什么,如花死了,十二少并没有死。也许不是老天不作美,而是不认可懦弱的十二少和热切的如花之间的爱情,又或者是老天足够理智。痴情的如花变成了女鬼,苦等50年终没等到他的十二少。她等不了,上来找他了。
五十年的改革,香港也大变了样。原来的怡红院变成了幼稚园。在报社袁先生和阿楚的帮助下,如花终于遇到了苦苦寻觅的十二少。没有胆量去死的十二少,苟活在跑龙套的日子里,失去了当年的英俊和不羁。被伤透的如花,见到此刻狼狈、又老又病怏怏的十二少时,瞬间释然了。她把胭脂盒还给十二少,安心的去投胎了。
这个情节,让我想到了霍乱时期的爱情。一直为情痴迷的女主,与心心念念的男主重逢时,看他呆滞的模样的那一刻,没有犹豫的了断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不是无情,是现实和理想的距离。我们惦念的,或许并不是那个人,而是自己脑海里塑造的一个印象。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酝酿,这个印象被美化,被赋予感情。可当真切的接触时,才会发现彼此的不足与美好。被赋予太多想象的感情,经不住现实的考验和生活的磨练。没有在一起或许还能留作美好回忆,假如不幸在一起,繁琐的生活将会把那点美好的念想也打击的消失殆尽。
再回到胭脂扣,我觉得如花的痴情并不值得鼓励,只欣赏足矣。她把爱情当作全部,宁愿牺牲生命也要维护它的完整。而对于懦弱的十二少来说,他是放荡不羁的公子哥儿,他还小,涉世未深,喜欢新鲜和刺激,至于如花视为全部的爱情,他能经得住生活的考验吗?就像他母亲对如花说的:你不变心我不怀疑,至于他嘛,他还小,以后会不会喜欢上别人?虽然我们讨厌这个世俗刻薄的老太太,但是吃了大几十年盐的母亲,对儿子以及世事的看法还是可以借鉴的。我们设想,如果如花和十二少结婚了,他们是一起抽大烟到死还是十二少遇见新的有引力的女人?
相对来说,更喜欢现代人的爱情观。知道了如花的故事,永定与楚楚私语:
“你会为我自杀吗?”
“不会。 你呢?”
“不会。”
是啊,能活着何必死呢?拥有独立的人格,好好活着,把爱情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就算这段感情结束了,还会有下一段。一生可以爱上很多人,这也不是花心。只是你在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投入的是全部,就好了。能不能走下去,就看决心和缘分了。如花和十二少之间,只能称为狭义的爱情。如花死了,十二少苟活下来。
感情观的变化,和我们社会发展有很大关系。如花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封建的思想和被大烟迷乱的心智,造就了很多悲剧。十二少失去了如花,像正常人一样娶妻生子,像那个时代的好些人一样抽大烟败光了家底,最后像乞丐一样苟活着。而改革开放迎来新的时代,不仅打开了人的视野,思想观念也变得开阔起来。作为独立人,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工作,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养活自己。
我爱哥哥忧郁、慵懒的帅气和放荡不羁,也喜欢梅艳芳脱俗的美貌和举手投足间的柔情,同时被他们绝佳的演技和那段凄美的故事打动着心绪。只是,更呼吁阳光健康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