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向者的独白

作者:小编 来源: 米饭美文网 时间: 2023-07-06 11:30 阅读:

大概10年前,我是一个内向者,“社交”一直是我的负担,亲戚朋友们会对外向性格的孩子一直有明显的偏袒。“怎么不叫人?怎么不问好?你看谁家的孩子多会说......”我们这些孩子便常以“社交能力”的高低来判别自己是否能够成为亲戚朋友眼中的好孩子。也许真的是这样,不光亲戚朋友喜欢开朗,能说会道并且讨趣的孩子;企业招聘往往会着重强调:团队希望引进一个外向型,充满活力和朝气,能够与其他同事友好相处的伙伴;成人派对上大家总被敢说,敢玩的人带领着,想着他怎么如此擅长释放幽默,懂得讨喜,懂得社交。

之后上小学,我有一段时间是寄宿,日子很孤独,一定要有小伙伴的陪伴才不会一边写作业一边想妈妈。那段时间我发现面对同龄人我会自然而然的敢去大胆talk,一天结束后躺在床上我当真如释重负:天啊,自己的talk大家都笑啦,明天需要想一些新的主意啦。我想要改变,迫切,所以把我所有的沉默和独处留给自己反思。

高中毕业后,在58上尝试了很多工作,第一次面试的是一家少儿语言学校,人事是一个中年男子。他很随和的给了我一本教案,让我熟悉两分钟后给他讲一堂课。我面对的是台下没有一个小朋友,只有严肃的四位面试官,不慌,不忙,极具感情的讲完一堂课,我还深情并茂的与空气做了互动。 随后和人事在教室里进行了30分钟的沟通,我惊奇的发现,在和成人沟通的语境中,我丝毫没有任何“社交尴尬”,也不会觉得沟通是一种负担,反而我享受的不得了。我坦言自己拒绝这份工作的理由,很犀利,我不认为2-4岁的孩子需要通过上语言学校锻炼捋直舌头说话。他也和我进行了辩驳,告诉我创办学校的初衷。会谈结束后他给予了我很高的评价,关于沟通,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赢得陌生人的赞誉,不是空穴来风的客套话,是仅仅30分钟有质量的谈话。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究竟是亲戚朋友空中不喜欢社交善独处,文文静静的内向型人?还是善于展开谈话善于结交新友的外向型人?或者说我是否成为了一个被社会调教好具备“社交能力”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可以支配这种能力。

我开始回顾朋友同学对我的评价,回顾我心中快乐的瞬间,遇到一个相当有趣的陌生人,可以跟他展开一席有质量的谈话时快乐的;朋友们被我逗笑的瞬间是快乐的。但在类似KTV吵闹的音乐中我感到没那么快乐,我不喜欢嘶声力竭的和别人说话。

直到我读到一篇纽约时报关于性格分析的文章它说:“人们常常对外向和内向型的人有着误解,认为外向的人是活泼开朗的、积极向上的、充满阳光的、善于社交的;而认为内向的人是安静的、不善社交的、甚至有点阴暗的、悲观的。实际上,区别外向和内向性格很简单,外向性格的人在社交聚会中感到快乐,他们大都愿意与他人共处而不是独处,在其他人面前精力充沛,而在独处时变得平淡或感到无聊。而内向型的人在独自的活动中感到快乐,比如阅读、写作、绘画、编程等等。内向的人,需要通过独处来恢复精力,对他们来说,跟别人交流、相处,其实都是在消耗精力。”

这一瞬间我开心极了,原来我是外向型性格的人,这并不代表我对“问好”这件事表现出来的拘谨是不开朗,这是亲戚朋友对我的误解。我突然可以明朗的正视我的性格,不需要背负着大家眼中的“开朗”不断逼自己讨喜些。因为我从心底里知道我的外向表现在哪里。

而今天看来,我到想起了中国那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事实上,许多精神分析学学者也认为人的心理的发展是由幼时的经历决定的。经过二十几年的社会洗礼,我学会了很多与人沟通的小技巧,我喜欢和人谈话沟通,和不同的人谈话。年近7旬的老太太给自己买了十多份保险到底为什么?保研的学姐和她聊起天来是什么感觉?学临床医学的一个同龄人自学电影编辑是什么原因?《How to study in college》书中提到的做笔记时24个应该做和12个不应该做的事情你怎么解读?说到无纸化生活,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怎么擦屁股,你呢?当雨果为了克服拖延症脱光了衣服,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我太想从有质量的沟通中知道些什么,无所畏忌的享受这个过程罢了。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