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人生感悟文章:清明之逝者

作者:小编 来源: 米饭美文网 时间: 2024-07-07 05:06 阅读:

清明节人生感悟文章:清明之逝者

在清明节这天,人们都会怀念那些离开我们的人,他们或者是我们的亲人,爱人,朋友,祭奠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同时也是与逝者之间的一种共鸣,明朝花依旧会开,人依旧还会偶遇。请看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这篇《清明之逝者》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清明之逝者

梨花是在这个节气白的,一杯清酒,一捧黄土,一缕轻烟,想来,丝丝总关情。

人生在世,总得经历“逝”,想来,自己喜欢用“逝者”这个词来表述那些远去的人,只是感觉此“逝”带有温度,带有不舍,带有情绪,带有消融的缓慢,萦绕于心带有最真挚和深沉的尊重及一切。早些时候,读余光中的〈乡愁〉只是浅层次的文学阅读,尤其“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一句,道尽了多少人对母亲的思念和温情,搀杂了多少中年之人的沧桑和哀愁。

传说,晋文公为找出介子推,放大火烧山,直至发现介子推与母亲扣手葬于柳树之下,人们尤其对此人产生万分敬意,此孝撼动人心,而其中他的“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两句更是诠释了身为臣子的忠,此忠可在文公落魄时割肉填腹,亦可在文公骄纵蛮横的暴行中保持高尚品格,言忠孝两全不为之过。而清明的渊源也有了这种说法。

逝者如伯牙,钟子期者少矣,一人抚琴,一人聆听,高山流水似的空旷,心性共通,缠绵悱恻,。友人做到伯牙自毁琴弦,至此无知己,难。苍草横生,天人相隔,独坐小酌,守侯已成了一种精神诉求,风声渐紧,四季回转,情字在胸,难。几千年来,如斯者无二。现代社会的光怪流离,这该是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吧,莫逆之交,君子之交到伯牙和钟子期这般高度倒是不必,只愿意多点真诚,多点信任,多点古道热肠,多点海纳百川的包容总是可以做到的。

想起黛玉葬花,该也是在清明时节吧,芬白的桃花,一个内心虚空,无所依托,满腹经纶的女子,自此与尘世有了难以弥合的决裂。逢这段“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不知道多少世间女子为此落泪,这般对于爱情的至死不渝,今人岂可攀比和奢望。人读红楼便都有各自的红楼,但若把黛玉葬花当作政治来讲,多少有点牵强,我倒情愿她是一个爱情幻梦,在千年之后依旧可望而不可及,依旧是飘渺不定,孱弱多情的一种思绪,在清明时节,忆起添点淡淡愁绪,润色一下尘封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这般空灵的逝者相随。

人生之初,之末本该就是一段过程,佛家的轮回之说情愿是真的,这样的生生不息下去,总能在芸芸众生里找到自己前世的亲人和熟人。所以清明,祭奠是对过去的一种怀念,同时也是与逝者共鸣,与逝者做个约定一种仪式,明朝花依旧会开,人依旧还会偶遇。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