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描写田园风光改写为散文-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改写成散文?

作者:佚名 来源: 米饭美文网 时间: 2024-08-22 12:43 阅读:

将《归园田居》改写为散文,200字左右。怎么写啊?

春回大地,百花齐放;夏之凉风,吹之飒爽;秋风萧瑟,一片金黄;冬之寒梅,百里飘香。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怪不得渊明兄有官不做,宁愿回乡下做一“农夫”了。你瞧,那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渊明兄躺在竹藤椅上,跷着二郎腿,眼睛半开半闭,他身后是几间草房,房后有十几亩田地,那可都是渊明兄一手经营的。自食其力,自力更生,更显得渊明兄不与世同流合污,喜好山间林色的博大胸襟。身前的左侧是已成荫的柳树,柳枝随风拂动,宛如女子秀丽的柔发,飘飘柔柔,真让人心醉;另一侧是清澈明净的水,它宛如世间最好的摄影师,把无际的天空、柳树、渊明兄等等都照了进去。而这“相片”中又有在嬉戏的鱼群,你看它们玩得多开心,真是羡煞旁人。鸡鸣狗吠,飞鸟回巢。时间渐近黄昏,太阳向西山滑去。天空已没有那么清亮,但却蓝得更深更浓,一切在这蓝底儿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美丽动人。一片寂静,渊明还是躺在竹藤椅上,无忧无虑,悠闲自在。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在尘网中打滚,、挣扎已经三十年了,早已对俗世感到厌倦。为了不迷失本性,我决定归园田居。也许,有人会说我傻,好好一个官不做却去耕地,受日晒雨淋的罪;也许,有人会为我感到惋惜,壮志未酬,却躬耕于田野之际;也许…… 然而,又有多少人了解我呢?本来不属于官场的人,又有什么好强求的呢?!不如守住自己的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宅园一间接一间,一片连着一片,占地有十余亩。简陋的草屋,也有七八间,沐浴在一片金黄的晨光中。虽少了城镇的热闹与繁华,却有难得的宁静与朴实。村边小路的两旁,房屋的前后,都植了不少树。茂盛的树枝随风摆动,似一名少女婆娑起舞于乡村之间。层层绿荫之下,几个小孩正兴致勃勃地斗蟋蟀玩耍。即使五世同堂,也没有什么争执可言,反而多了不少欢笑与温馨。不觉夕阳徐徐西下,眺望乡村已显得模糊,一缕缕的炊烟弥漫在乡村的上空,被夕阳余晖映成了金黄色;在地里工作了一整天的农民,正扛着锄头,哼着歌儿回家去。夜幕降临,乡间亮起了星星灯火。不知谁家的狗在巷中吠,夜更静了; 不知谁家的鸡在树梢头叫,天已亮了。于是,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改写成散文?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