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是什么散文-故都的秋的写作背景?
故都的秋的写作背景?
创作背景:抗日战争期间中华千年的文明古都――北平(今北京),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郁达夫虽蛰居远离北平的杭州,一样会感受到国事的危急。因而,当他到达北平,触景伤情,写了《故都的秋》,描绘的是“悲凉”景物,流露的是“悲凉”心绪,表达的是对故都的一往情深。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这情是故乡情、爱国情;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写照,是对国运衰微的喟叹。扩展资料《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 “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故都的“秋”,其实是郁达夫的“秋”,是表现了他主观感情、审美取向、文学气质和人生态度的“秋”。本文的悲凉美感,跟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跟作者的身世性格有关,跟作品的创作背景也有关。
《故都的秋》是谁的作品?
游记:故都的秋、半日的游程、北平的四季、超山的梅花、方岩纪静、仙霞纪险、杭州、杭州的八月、还乡后记、钓台的春昼、小春天气、江南的冬景、闽游滴沥之二、[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苏州烟雨记、饮食男女在福州、玉皇山 散文:扬州旧梦寄语堂、“天凉好个秋”、暗夜、一文一武的教训、移家琐记、巴掌厚的腊肉和巴掌大的蚊子、暴力与倾向、灯蛾埋葬之夜、敌我之间、爱人,我的失眠让你落泪、海上通信、怀鲁迅、立秋之夜、马缨花开的时候、日本的娼妇与文士、我撞上了秋天、阳光广场、一个人在途上、雨、预言与历史、我承认是“失败了”、志摩在回忆里 小说:采石矶、、沉沦、秋河、秋柳、过去、空虚、祈愿、青烟、迷羊、南迁、茑萝行、瓢儿和尚、离散之前、清冷的午后、人妖、蜃楼、十三夜、逃走、微雪的早晨、血泪、杨梅烧酒、一女侍、纸币的跳跃、银灰色的死、春风沉醉的晚上 自传:悲剧的出生、书塾与学堂、水样的春愁、我的梦,我的青春!、远一程,再远一程!、 孤独者、大风圈外、海上 其他作品: 郁达夫日记、郁达夫诗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