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当网络文学不存在
在中国的文学地图中,网络文学与严肃文学往往作为一个对词而存在,两者长期分隔两地,几乎没有交集,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道路上永远平行。尽管网络文学有着庞大的读者群,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文学样式,但这并不能改变网络文学在中国文学地图中低人一等的身份,网络作家是被打入另册的一个群体,是写作队伍中的杂牌军,作协正规军大多对他们是不屑一顾的。除了一些文学网站的网络文学评奖之外,在国内各类文学评奖中,都是严肃文学专美,网络文学都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一方面显示的是国内传统文学圈的封闭;另一方面则暴露了严肃文学对网络文学的傲慢。
这种封闭和傲慢必须被改变,而且也正在被悄悄改变——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四月底在广东顺德颁奖。今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一个新举措是将网络作家纳入了评奖范围。在原有的“年度杰出作家”、“年度小说家”、“年度散文家”等六个奖项之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今年增设了“年度网络作家”奖项,经网友投票和专家评审,柳下挥、赵熙之和狂奔的蜗牛这三位网络作家获奖,与贾平凹等六位作家一起走上领奖台,领受文学的殊荣。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你认为今年并没有评选出你心目中最值得表彰的网络作家,或许年度网络作家的评选在细则上,还远谈不上完美,但是,将网络作家纳入文学评奖,不仅实践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反抗遮蔽、崇尚创造”的文学理想,而且也打开了一扇窗,为当今文学圈的封闭空间打开了一个缺口,示范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文学评奖与网络文学的联姻,或许可以打通严肃文学和网络文学的界限,消弭两者之间的分野,从而丰富我们的文学资源,中国文学囿于圈内,“严肃文学”已经成为一个自我循环的事实,网络文学与严肃文学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中国当下文坛的现状。在这样的文学生态下,公众的文学渴求,其实被迫处于一种无法满足的困境。当我们一再宣称“文学已死”,其实悲叹的是读者对严肃文学的疏离,以及严肃文学本身创造力的下降。而在另一边,网络文学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力量在兴起,在生长,成为一种虽然杂芜、野生,但却有着无穷生命力的文学力量。我无意为严肃文学和网络文学比一下高低,只是,面对如此蓬勃的文学力量,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当它们不存在。文学评奖,作为一种文学的尺度,自然更不能回避这种文学存在。
因此,华语传媒此举,超越了对某几位网络作家的致敬,甚至也超越了这个文学奖本身。其意义在于我们对网络文学的正视,以及对当下文学评奖体制的矫正。
这种封闭和傲慢必须被改变,而且也正在被悄悄改变——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四月底在广东顺德颁奖。今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一个新举措是将网络作家纳入了评奖范围。在原有的“年度杰出作家”、“年度小说家”、“年度散文家”等六个奖项之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今年增设了“年度网络作家”奖项,经网友投票和专家评审,柳下挥、赵熙之和狂奔的蜗牛这三位网络作家获奖,与贾平凹等六位作家一起走上领奖台,领受文学的殊荣。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你认为今年并没有评选出你心目中最值得表彰的网络作家,或许年度网络作家的评选在细则上,还远谈不上完美,但是,将网络作家纳入文学评奖,不仅实践了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反抗遮蔽、崇尚创造”的文学理想,而且也打开了一扇窗,为当今文学圈的封闭空间打开了一个缺口,示范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文学评奖与网络文学的联姻,或许可以打通严肃文学和网络文学的界限,消弭两者之间的分野,从而丰富我们的文学资源,中国文学囿于圈内,“严肃文学”已经成为一个自我循环的事实,网络文学与严肃文学老死不相往来,这是中国当下文坛的现状。在这样的文学生态下,公众的文学渴求,其实被迫处于一种无法满足的困境。当我们一再宣称“文学已死”,其实悲叹的是读者对严肃文学的疏离,以及严肃文学本身创造力的下降。而在另一边,网络文学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力量在兴起,在生长,成为一种虽然杂芜、野生,但却有着无穷生命力的文学力量。我无意为严肃文学和网络文学比一下高低,只是,面对如此蓬勃的文学力量,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当它们不存在。文学评奖,作为一种文学的尺度,自然更不能回避这种文学存在。
因此,华语传媒此举,超越了对某几位网络作家的致敬,甚至也超越了这个文学奖本身。其意义在于我们对网络文学的正视,以及对当下文学评奖体制的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