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添衣”忆往昔,父子煤缘说变化

作者:小编 来源: 米饭美文网 时间: 2023-11-23 00:41 阅读:

父亲患脑溢血偏瘫已两年。

一天早晨,天气突变,我虽感到凉意却是穿短袖衬衫出门,四岁的儿子在后紧追:“爸爸!爸爸!爷爷要你添衣服”。

顿足中儿子抱来了父亲常穿的那件老式中山装。父亲坐在不远处凝望,无言中我自然领悟到他一贯的教导:天凉了要记得添衣,衣服好不好看没有关系,身体是自己的,只要不冷就行。

回头谢过父亲,我不由回想起了他曾走过的岁月。

父亲于1944年出生,三岁时没有了亲爹,奶奶无法养活两个儿子,便把身为长子的他送给了别人做养子。8岁时,他就跟着大人去深山砍柴,13岁在邵东县群力煤矿参加工作。

那时煤矿生产全仗手镐挖煤,用竹编拖筐人工运煤,班中餐只是一个馒头。父亲初下井时无法忍受井下达40℃的高温、繁重的体力以及饥饿和干渴,常一边哭着一边干活,幸得工友们的悉心关照才挺了过来。之后辗转到资兴宝源、永红煤矿,81年调南阳煤矿工作直至退休。这时期的煤矿生产再也不是原始的手挖肩拖,有了风镐采煤、电镏子输煤、矿车装煤、机车拖运,绞车提升等机械化运作,产量大幅提升。父亲感到很满足,满腔热情投身在工作。这时期让我最回味的记忆是班中餐,有一天父亲把班中餐带回了家,我与妹妹都被饭菜香所陶醉,分了还要抢吃,嚷着要父亲以后还带班中餐回家。

父亲这一代煤矿工人可以说是湖南煤矿的开拓者,见证、经受了建国初期煤矿建设的艰辛,也分享到了煤矿发展苦去甘来的那份喜悦。

89年父亲退休,我在淝江煤矿参加工作,一干就是17年。回顾这段历程,感觉工作不再像六、七十年代父辈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起早摸黑”那般劳苦;煤矿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开采技术的提高,让81年投产、设计年产9万吨的淝江煤矿不断壮大,自99年起产量以每年万吨的速度递增,06年年产量突破了16万吨;瓦斯遥测、水患探放、金属液压支柱淘汰木支护、机电设备更新、采掘工程质量达标、防尘设施等等投入让五大自然灾害得到了有效治理;《矿山安全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让职工人本观念普遍增强,安全意识明显发生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劳动权益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此时的煤矿还悄然兴起了文化建设热潮,管理者常以文化建设来说明所做的一些事情,以文化建设来指导、谋划煤矿的战略发展。

退休后的父亲一直以“添衣”情怀关心我的成长,过问矿井的生产建设情况,赞叹当今时代的巨变,他说煤矿工人现在的富裕生活,那是祖辈们想都不敢想的;解放初期大家都是吃不饱过日子,如今却是想吃么子就买么子,却还不知道吃么子好;解放初期煤矿工人月工资有十多元了不得,,如今煤矿工人月工资一拿却是过千元甚至数千元;解放初期大家穿的都是蓝、灰、黑等单一色调的厚重衣服,现在衣服花色、品种多得数不清,年轻人买衣服不光问名牌,还要看合不合身,合不合心;煤矿刚建时大家住的是泥瓦房,后来有了砖瓦房,如今不少职工有两处“家”,矿区有房,城里购房,住房面积从人平几平方上升到了几十乃至百平方;家里电视机也是一代换一代……这变化着实大!着实快!

前不久,我携儿子来到已调离三年的淝江煤矿。走在宽阔平整而又干净的矿区公路,远远望去,漂亮的办公大楼、蓝白相间的厂房非常醒目。一路走来,原来的棚户区取而代之是一栋栋新建中的楼房;花园拥簇的职工文化楼前,灯火通明,原来的水泥球场换成了漂亮的塑胶球场,聚集了不少职工家属在集体健身起舞;办公楼前坪摇身变成了二千余平方的广场,人来人往,煞是热闹;广场前方新建了休闲花园,园中有露天大电视、灯光温馨迷人,花草繁盛,曲径通幽;广场右侧高高矗立着巨幅湘煤集团企业文化广告牌,广告牌下方设置了20余个精美的不锈钢宣传橱窗;广场左侧连接有井口广场,有巨幅文化墙,有新建的集职工澡堂、调度室、学习室、会议室、烤衣房、矿灯房和单身职工宿舍于一体旅馆化公寓大楼,还有赏心悦目的井口文化长廊和井口花园。此刻,儿子游玩得开心极了,“夺”过旁边一小朋友的电动摩托,合不拢嘴地在广场上一圈圈地“撒欢”。

徜徉在这成片的广场和绿地、花草之间,听朋友们开心畅谈如今的工作和生活,我由衷赞叹湘煤成立三年来该矿的巨变。

建国后煤矿发展的60年,有老一辈创业者用勤劳和汗水铸就的昨天,更有我们新一代用拼搏和创新豪情续写着新篇,相信明天会更加辉煌、灿烂!

赞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