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原乡

作者:小编 来源: 米饭美文网 时间: 2020-03-06 16:44 阅读:
  一缕清风,一片流云,一米阳光就这般清凉的沁入心间,涤荡了浮世烟尘,落尽了红尘喧嚣。山林之外,有人忙于解决温饱,有人忙于追逐名利,有人忙于填补贪欲,各干各的营生,没有谁会注意到,那个幽静的山林中,还有一个纯净如水,不染纤尘的俊逸少年。

  施肩吾,一个没落的大家族之后,因生活贫寒,自幼便寄身于五云山和尚寺中,在青灯古刹的简净,松敲棋子的悠然,静水流深的素美,和佛祖的拈花一笑中,逐渐成长,可谓从未体味过一天承欢膝下的亲情与温暖。这是他的幸亦是不幸。

  都说世事纷呈,而看在施肩吾的眼里,却是那般清简,仿佛山水就是他的红颜,日月便是他的知己,那满池的净莲,一如他那琉璃般明彻的心。天然璞玉,需要时光的雕琢,锦瑟人生,则要禅心的滋养。人生可以很简单,空山鸟语兮,心与白云栖;世界可以很明朗,风吹山林兮,月照花影移。他是与佛有缘的,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潜在着“世间无”的禅意。

  少时的施肩吾并没有同龄人的顽劣与乖张,一个人,一卷书,一盏茶,一莲花,便可令他自适安恬,陶然忘机。心净,则世明,只有简洁之人,才能够体悟到世间的清喜。闲暇之际,他常会来到山的东侧,因为那里清幽僻静,是个怡情养性的绝佳地。

  山有一亭,名为“余韵亭”,在那里,可以沐清风,看云起,枕石眠,醉花阴。亭子的近旁存有一池塘,称作“洗砚池”,是施肩吾每日必往的读书所在,池塘里胜放的,是他亲手所植的净莲,华而不媚,艳而不俗,点点娉婷的红莲于田田荷叶间,若隐若现,楚楚惹人怜,那袅袅余香醉了欢喜,也醉了忧伤,即便是匆匆往来的过客,只一眼,也足矣触动那早已蒙尘的心弦。

  寒冬酷暑,物转星移,转眼几年过去,曾经那个听花开伴月明的少年已悄然步入了青葱锦瑟的花季,不知为何,当施肩吾再来到这片清幽僻静之地,一颗心已无法泛起涟漪,他不再执卷低吟,亦不愿同其他师父般,整日正襟危坐于蒲团,素手焚香,在梵音经呗中参悟佛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不知何时起,他已恋上了云的无根无蒂、任意东西,恋上了水的从容飘荡、浩淼清凉。

  每个人都是红尘的一粒芥子,欲要做到五蕴皆空,六根清净,实在太难。故而,一个简约的午后,施肩吾终是两袖清风,离开了五云山,作别了那里的一草一木,也许还会归来,也许这一走,便是永别。并非是他禁不住俗世烟火的诱惑,而是自然那直抵于心的魅力,让他无从拒绝。他想要云游四海,走访名山大川,遍览古木石林,到那更广阔的天地去,体悟人生的真谛。

  在此期间,他访览了许多地方,了解了很多别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亦留下了不少清凉的诗篇,在民间广为流传,连白居易看了他的佳作都会自叹弗如。如此才情,本可以投到一个达官显贵的门下,求取功名,而生性淡泊的他,却在小有名气时,选择了归隐,选择了在白云溪水,落日烟霞中,参悟自然的玄妙。这次,他没有再回去,而另择了一片更为清幽的地方——洪州西山。

  那里,流传着一个令人神往的传说,曾有十二真人在此闭关清修,悟道求真,最终功德圆满,羽化而登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论这个传说是否真实,都为洪州西山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加之有春梅绽雪之素,秋兰披霜之洁,松生空谷之静,霞染层林之艳,更是让施肩吾倾慕不已,不忍离去。他说“若教西山得道者,连余便是十三人。”若可,他愿意在西山中寻觅清欢,皈依本真,成为参悟大道的第十三人。

  倘若说离开五云山是施肩吾年少时的一时冲动,那么皈依西山便是他心智成熟后的深思熟虑。既然选择了这里,便不会再轻易离去。接下来的时间里,他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养性于云林溪壑,参悟于造化万物,皈依道家,寻仙悟真。遂世人称之为“华阳真人”。后在养生、练气,形与神、性与命等方面皆有所参悟,著有《太白经》、《华阳真人秘诀》、《养生辨疑诀》等比较经典的传世之作。

  而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却因一个人的到来打破了西山原本的平静。多年前,施肩吾在徒步远游中曾交过一个挚友,名叫凌准,彼此志趣相投,互奉为知己。谁知这天,凌准的外甥不远万里寻到了施肩吾的清幽竹舍,向他谈及了大唐近几年来发生的巨变,如今奸佞当道,忠臣只能被疯狂的打击迫害,就连他的舅舅也未能幸免。听罢,施肩吾不禁拍案而起,志要南宫折桂,获取阶梯,为国扶正祛邪!

  于是,他第一次离开了西山,直奔那纷繁而又喧嚣的乱世之中。通过科考,他以一鸣惊人的才情,被钦点为状元,可朝堂之上那拉帮结派,勾心都想和相互残害的不正之风,却让他感到深恶痛疾又无能为力。多少个难眠的夜里,他都会想到西山那清舍寒枝的静谧,和山水田园的安闲。不知何时,他已将灵魂丢在了西山,从此,便再难以割舍。故而,入世还不足一年,他便再不愿混迹其中,抖落下满身的风尘后,又悄然地回到了那片魂牵梦绕的清净地。

  他自谓曰“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他说自己虽然在诗词文章上有些造诣,幸得朝廷的赏识,却自知命薄,不愿交涉于官场,亦没有求取功名之心,余生,只愿在西山隐姓埋名,栖心于玄门,养性于林壑,且将繁弦急管,交付于丝竹清音,用凡尘烟火,换一盏玉壶冰心。

  自此,他便一直视西山为自己的归人,为灵魂的栖息地,即便是放弃那炙手可热的锦绣前程,也从不后悔。走过了名山大川,访遍了五湖四海,才知何处是心灵的原乡。然而,俗世的尘埃总免不了漂泊的命运,世事多纷扰,又有谁能够永享清宁,于纷芜中静养心性,处繁华中守住真淳?

  他本以为余生可以安然如风,清凉似水的度过,在自然万物中感知生命的真谛,可怎奈,随着政局的渐渐失控,黄河流域战祸连连,朝廷的苛捐杂税日趋加重,东南地区战乱纷起,人间已没有了净土。也许,做为一个修行者,施肩吾可以独善其身,高蹈世外,在西山的一处无人问津的角落平淡终老,可他全身流淌的血液又无时无刻不再提醒他,他是施家的继承人,是整个家族的脊梁,在这江河日下,干戈四起的乱世,他又怎能独自苟活于世?

  世间最大的讽刺莫过于此吧,有着一颗高蹈世外的淡泊之心,又有着一个济世救民的仁爱禀性。终于,时值暮年的他还是毅然地挑起了整个家族的重担,忍受着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痛楚离开了西山,步入了现世的洪流乱烟中。无人知晓,在他离开之前曾为自己修下了假坟,因为他很清楚,既然踏出这一步,便再难以回头,但即便如此,死后,他也要魂兮归来,再续前生未了的修道宏愿。

  翻过崇山峻岭,走过平原石川,远离了纷乱,亦无了喧嚣。终于,施肩吾带领族人来到了一处无人叨扰的世外桃源,这里水草丰美,鹜落霞飞,长天净,皎月明,暗香动,清风盈,它就像一副素胚勾勒的仕女图,只一眼,便足矣令人沦陷。然而,看在施肩吾的眼中,却少了一分清雅,几许灵性,没有谁会注意他那微笑的眼底,流淌的是深深哀怨,他那空芜的心间,永留的是不尽缺憾。也许,只有西山的一草一木才能懂得。

  文:笑红尘

赞助推荐